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4的文章

個體對沖擊

個體對突然沖擊的應變 生活受環境影響,好壞、壓力、與內疾積存,直至平衡傾斜,甚至崩塌。這也許永不發生。 諷刺地,潰點無甚時間規則。最傷乃在成就頂峰,最痛是平淡晚年的突擊。 自己視乎生機、意志及幸運;老人家打個折扣,大概亦然。 分別看病症:癌、心、血管與腦差距迥異,慢對急,自主或無意識任家人決定。 2002年我尚清醒面對危機,延後壓力自我吸納。 2014年我作為對雙重不幸的「旁觀者」,痛楚和角度對家人生活形成更大挑戰。 每一秒,地球有多少人出生,多少逝去? 目前,我顧不了宏觀。

【街頭便溺作為行為藝術】

行為藝術是指在特定時間和地點,由個人或群體行為構成的一門藝術。必須包含時間,地點,行為藝術者的身體,以及與觀眾的交流這四項元素,除此之外不受其他任何限制。 從這定義上看,4月15日發生在旺角西洋菜街的內地幼童便溺,引發與港青的衝突事件已符合行為藝術的基本定義。 再從行為藝術的內涵上看,行為藝術學者羅斯李•哥德堡 (RoseLee Goldberg) 在其作品《行為藝術:從未來派到現代派》 ( Performance Art: From Futurism to the Present ) 中就提到:「行為藝術一直是一種直接對大眾進行呼籲的方式,通過使觀眾震驚,從而重新審視他們原有的藝術觀及其與文化之間的聯繫。」 在這一點上,無疑此次事件非常成功,確實震驚在場公眾,而後引發了兩地乃至更廣範圍的討論,讓公眾再次審視內地和香港的差異矛盾、文化衝突和兩地之間的關係。 去年西九 M+ 的「充氣」展覽,Paul McCarthy 的《Complex Pile》就是以顛覆傳統美學作為藝術立論的。而是次便溺事件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街頭便溺顛覆了公眾對於美和文明的傳統觀念,便溺作為個人生理訴求,體 現了個體自由對於現代社會秩序的挑戰。隨地便溺更是激發兩地衝突,成為反映和思考中港矛盾史上一起重要的行為事件。 而此行為的成功之處不在於行為者本身,而正正在於公眾的積極參與。從照片上可明顯注意到,目擊者發現這對夫婦開始此行為時,並沒上前善意相勸甚至告知臨近 公廁的位置。相反的是,目擊者任由事情發生並蓄意拍下影像作為證據,以便引發往後更廣泛的公眾議論。從視頻上也可見港青拉扯嬰兒車阻止夫婦離開,圍觀者幾 乎呈現圍堵的場景,仿似電視劇裡被批鬥圍剿的畫面。而內地夫婦的兇狠則透漏著被壓迫下的竭嘶底裡的極度恐慌。無疑,這由目擊者促成的、公眾共同參與的互動 性,正正成就了此次事件的偶然(或是必然)成功。而後引發的公眾討論,對於香港公廁的使用,條例法律的制定與執行,兩地關係的處理等問題,都體現了此次行 為的重要價值和社會影響力。 香港成為了各地豪傑的行為藝術試驗場,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真實或是抽象的「賴屎」作品,逐漸形成有趣的糞便文化。同時,這些作品不斷消費城市空間,挑戰港人審美底線,甚至使港人原有的文明素養退化或被扭曲。在這滿是糞便的萎縮城市空間中,還在執著尋求身份認同實屬不易。 當你否認西九 M

進入糖尿病的前一個步驟:胰島素阻抗

photo by Sidney   高脂飲食與胰島素阻抗的發生有關 二十一世紀裡,人類罹患的疾病許多當中,糖尿病與肥胖均以非常驚人的速度攀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2030 年將會有 3 億 6 千 6 百萬人受此疾病的影響。即便它是一個快速流行的疾病,而且有相當多的研究不斷地進行,但我們現在對它是怎麼發生的,卻還不是很明瞭,唯一確定的原因就是「飲食」。 糖尿病分有一型與二型,罹患人數最多的是第二型糖尿病,通常在確定罹患該疾病之前,會有 10~20 多年的時間,身體是處在「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的狀態。當我們吃下能使血糖升高的食物後,胰臟胰島上的 Beta-細胞能感知血糖升高的情形,能製造與釋出相對應的胰島素,*肌肉與脂肪細胞接觸到胰島素後,便會開啟讓血中葡萄糖進入細胞的通道。 簡單來說,「胰島素阻抗」就是細胞不理會胰島素的通知,不開門給葡萄糖進入細胞的情況。發生胰島素阻抗的個體,葡萄糖因為沒辦法順利進入細胞裡,血糖濃度不容易降下,此時,胰臟的 Beta-細胞依然感應到高血糖,而持續放出胰島素,而這也是為何有胰島素阻抗的人血糖與胰島素濃度經常比正常人來得高。 細胞得不到葡萄糖,這時候就會改用脂肪酸來當能量來源,長期下來,血中游離脂肪酸會增加。血中游離脂肪酸濃度太高會對 Beta- 細胞產生毒性,時間久了,Beta-細胞就會受損而失去功能,而這可能是沒控制好的第二型糖尿病,到最後胰臟失去分泌胰島素的原因之一。 胰島素阻抗的可能症狀 關於胰島素阻抗的症狀,現在還很難界定,而且個體間也有很大的差異性,下列是有可能會出現的症狀: 頭暈,注意力沒辦法集中  高血糖  腸脹氣(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  嗜睡(尤其是飯後)  體重增加、體脂肪貯存、不容易瘦  血中三酸甘油酯濃度增加  血壓上升,許多有高血壓的人,不是糖尿病患者就是糖尿病前期  前發炎細胞激素增加(與心臟疾病有關)  憂鬱(不常見)  容易餓 細胞為什麼對胰島素沒反應? 打從學生時代我就一直想知道為什麼細胞不理胰島素,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樣的結果?是糖吃太多嗎?還是有其他的原因? 在一篇關於飲食脂肪與胰島素阻抗的回顧文獻( 參考文獻2 )中得知, 高脂飲食很可能是關鍵之一 。基本上我們吃下去的脂肪除了拿來當能量來源與參與一些生理作用外,還有一部分會拿去當做細胞膜的材料,平常你吃哪種油脂多

足球的起落與觀感

足球的起落與觀感 雖然(因為?)我曾在曼徹斯特留學三年,從不喜歡曼聯,當時(1980年代下半葉)我捧利物浦,曼城降了班。進入21世紀,費格遜的確把曼聯改頭換面,加上碧甘、C朗等明星,令球隊進升頂級之列。最經典是歐聯決賽,落後一球臨尾竟連入兩球反勝拜仁。 但是 ,我依然不喜歡曼聯,原因主觀(含客觀資料)卻非複雜,根本就在於領隊和關鍵球員的「氣質」和「風格」,總覺得籠罩着功利主義,跟皇馬、巴塞的王者之風差距甚遠,連拜仁的紀律效率亦欠奉。當然,比義大利的腐化高兩皮。 費格遜退休前兩年,已不思進取。莫耶斯屬受害者,他根本沒有能力改革積習,一年未完便炒,我倒同情。 我無意説風涼話。體育的喜好討厭通常缺乏理性可言。我目前至捧的球隊巴塞,也出現另類延持不改的退化現象。找個新領隊轉軌,迫星級球員調整,談何容易。

Breeze 讓你輕鬆使用的計步 App

Breeze 是 Runkeeper  新發表,專屬 iphone5S 的 App(有 M7 晶片。註 1), Runkeerer 本身是運動用的 App 能記錄各式各樣的運動消耗與地圖,而 Breeze 訴求的對象是對運動記錄不是那麼在意,但是單純想知道自己一天活動量的人。   帶著手機就會記錄 這款 App 限定有 M7 晶片的 iOS 裝置(至今 iphone 5S 與 iPad Air 配有該晶片),App 能自該晶片擷取使用者的活動資料。只要你隨身帶著裝置,就能在不知不覺當中記下你的每一步。 下載開啟 App 後,會發現 Breeze 裡頭已經有最近的活動記錄在裡頭。   Breeze 會根據你行走的步數來形容你是哪種動物,此為當你達成某些目標後底下也會有相應的徽章。當然你也可以將此分享到 Facebook 上,讓大家知道你有多好動。     提醒自己多走動 由於它只是單純的計算步數,因此並無法計算熱量消耗,但在使用的過程中, Breeze 會自己判斷你目前一天走多少步比較合適,因而幫你設定容易達成的目標,然後偶爾會提醒你離目標還有多少,給你打氣加油。一天走一萬步對我們的健康還有維持健康體重是很有幫助的,如果你少一點動力,那麼我覺得 Breeze 是不錯的幫手。 來看看 Breeze 的使用概念影片吧!   [vimeo http://www.vimeo.com/91934781 w=500&h=281] Breeze by RunKeeper from RunKeeper on Vimeo .

美國食品包裝營養標示要改頭換面了?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JqkLDMPtB4] 市售包裝食品營養標示在 衛生福利部的監督之下必須提供消費者購買的食品的熱量與營養素的含量。(若對營養標示有不清楚的朋友可以參考 衛福部食品法規 ,有非常詳細的說明喔!)  但這篇不是要教各位如何讀營養標示,而是要探討美國在今年宣布即將更新食品包裝的營養標示(Nutrition Facts label),看看他們做了哪些改變,這些改變是否有比較好呢?而這樣的改變是不是台灣能參考與採用呢? 美國食品包裝外的營養標示自從 1993 年啟用之後就沒有更新過,然而美國飲食習慣卻有極大的變化。在不良飲食習慣、肥胖、心血管疾病罹患率越來越嚴重的情況,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 (Food and Drug Adminstration; 簡稱FDA)終於決定為了迎合時代的轉變,在今年更新與大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營養標示。 Jessica Leighton(FDA 資深營養科學博士與政策顧問)與Claudine Kavanaugh (FDA健康博士研究員))指出這次新營養標示改革的主要目的並不是告訴大家如何吃,倒是希望給予消費者更實用與易懂的工具來幫助他們做出正確與健康的飲食選擇。FDA將這項提案放在公開的 政府新法令論壇 中,並歡迎業界與民眾留言討論。在正式啟用前,相信有非常多值得探討與修正的地方。 這次最重要的幾項改變包括: 1.  熱量 Calories 字體變大變粗 理由:讓人正視熱量與健康體重的關係。 2.  添加糖份 Added Sugars 首次被包含在營養標示中 理由:數據顯示美國人每日熱量的16%來自添加的糖份,想透過新營養標示讓消費者可以看出食物本身所含的天然糖分以及所添加的糖份來控制食用量 3.  來自脂肪熱量 Calories from Fat 將被移除 理由:將重點放在脂肪的種類,而不單在所提供的總熱量。總脂肪、飽和脂肪、反式脂肪依舊保留 4.  每一份量 & 本包裝含幾份 Servings & Servings sizes 設計將使更明顯,並將份量調整成實際食用的份量 (例如:每杯的份量) 理由:FDA利用搜集國人飲食的數據更新標示上的每一份量,朝向更接近大眾真正飲食的份量,而不是宣導他們“應該”吃的份量 5.  每份提供每日營養素

那點燈光

那點燈光 無端處於四周漆黑,我躺着,全身被綁著沒法移動。頭昏腦脹。 良久,出現一點燈光,從未到過的房間,某些穿軍服的人在附近,似乎是女的問:「 感覺怎麼樣?」「很痛…」「 為什麼要 問?」 我糢糊聽到,再沉入黑暗。 xxx 這個人不能讓他死,我邊打針邊對團隊說,特別直看 Nisha 一眼。他的所有指標都很糟透,但任務是令他清醒,縱使很短時間。 Peter ,給我那劑餵藥。 瞳孔有無反應?有, Yakubu 說。 xxx 突然又有 點燈光,我嘗試睜開眼睛 ~ xxx 沒辨法,我對 Peter 說,給我 X 注射。很危險的,可能沒命,他回應。我抒一口氣;稍後, Yes Sir ! xxx   聽不聽到?!我突然感到聲音,眼也半開。旁邊很多移動影像。「他聽到的!」 …   「切 .. 讓 …. 睡」 我的臉似乎被掌摑,「告訢我們,你和組織密碼是 Y2 後那幾個數字或符號!」聲音很強。什麼,我想。Y2…abcde,數字或符號?!! 聽懂嗎?!再被搖動。   xxx   三小時了,再來一次,我下令,加重。 Yakubu 遵從。無理由不成功。   xxx 「再聽楚一次,笨蛋! Y2 後那幾個數字或符號!」我出奇地清醒,唔, Y2… 」   移動一下身體,望看環境,有水給我。我記起嗎?   xxx   說了什麼 …??? abcde?   xxx   白癡!旁邊沒有人敢笑。他媽的,我去洗手盆,用水冷靜。又浪費另一盤問。 File NZXXC…. 原因?Peter 問。恐怖分子戰場傷重,死亡前拯救無效。OK?   xxx 那點燈光終於消失 …  

李傑,不過是溫柔地罵髒話

我總是和一切被“追捧”的事物保持距離。包括被捧上威尼斯雙年展的李傑,和他的作品。 對於牛棚的展覽「你。」,最簡單直白的理解,正是角落那幅用漂亮的字體描著三行“ Fuck you ”的油畫。連續說三次“ Fuck you ”,表達了一種強烈的憤怒,但這種憤怒感說到最後又是無聲結束的。 這一次,他不過是在溫柔地罵髒話。 只要稍一停駐,還是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李傑在罵什麽。被潤膚霜塗滿玻璃的更亭控訴著監察的不透明;給女生塗飾指甲油像是諷刺獻媚的犬儒;另一面,憋著的憤怒從抹拭刀叉的刺耳聲音中表露無遺;拼貼的西裝友正是對於最高政治權力瓦解的欲求 …… 他創造了寧靜舒服的空間,看似日常,卻又突兀;看似隨意;實則刻意經營;看似平靜,卻又潛藏力量。 出乎意料的是,藝文界不約而同地讚頌這種溫柔婉轉的表達方式。 我不禁會想,這是爲什麽? 是不是日常的抗爭方式都過於直接,所以我們對於婉約的表達有特殊癖好?是不是因為城市的發展過於迅速,所以我們偏好這些默默耕耘的養分?這是一個如何惡劣的社會,非逼得一位如此深愛香港的藝術家逃離到別的城市生活?這是一個如何可怕的體制,爲什麽藝術家的表達需要繞十萬八千個彎?可是,這些不痛不癢的表達,對於改變到底有什麽效用? 或許,真的一點用也沒有。 我厭煩那些把李傑作品無限美化和浪漫化的解讀,或是形而上的評述。因為背後,實在有太多令人頭疼的問題需要思考。 藝術能作為有力的抗爭方式,因為藝術具有柔軟的力量,能感染人、打動人。可是,藝術又是那麼無力和脆弱,脆弱得不堪一擊。這些憤怒沒有出口,這些聲音也根本無法與強勢抗衡。看完展覽,離開牛棚,觀者會有什麽改變。 改變,總是緩慢的。藝術總是在累積微小的力量,期望帶來重大的改變。可是這種慢,與社會發展的迅猛相比,簡直就是龜兔賽跑。而這種慢,很多時候只會變成一種自我安慰,一種茶餘飯後的娛樂,甚至淪為不合理化下的副產品以便將事情合理化。 在我看來,這一次,李傑不過是在溫柔地罵髒話。 可怕的是,這個世代我們除了罵髒話還能怎麼樣?

公帑自肥者

2014-4-9 19:50:11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sinaweibo Share on email 四月三日,許智峯欲進入區議會內與民政專員見面被阻,與保安發生衝突,被弄傷手部,送院治理。(圖:民主黨 facebook) 【文:林立志】 中西區區議會抬走區議員許智峯,暴露建制派控制18區區議會後,「多數人暴力」已達化境,罔顧程序公義,禮崩樂壞,撥款粗疏。 《區議會條例》有關區議會的一項職能:「為進行地區公共工程和舉辦社區活動而撥給有關的地方行政區的公帑的運用」,各區每年均獲撥款約2,300萬,供地區的指定組織、康文署及地區團體申請,18區每年總撥款超過4億。 《區議會條例》中無明文規定:撥款會議是否開放,文件是否需要上載,給予公眾及傳媒監察。因此,各區議會自定規則,產生很多漏洞和徇私,例如葵青區議會,在未有中西區撥款風波前,全部行政及財務委員會和工作小組均閉門進行,名義上讓委員暢所欲言,實際上讓撥款逃避監察。當前,很多受惠團體與區議員有着密切的關係。 區議員既是申請者,也是審批者,審議時不作利益申報,更不需避席,視程序公義和利益衝突如無物,以公帑穩固自己票源。長期以來,民政局縱容漏洞,不單失職,更被質疑以公帑養活議會佔多數的建制派。 主辦、合作團體、指定組織都無嚴格規範,瓜分每年近200萬的地區組織撥款及旅行津貼。例如:不限團體的註冊地點(即跨區也可申請);簡單3人已可成立社團。不少建制組織以分拆方式,用同一地址,同一班成員交替成立子組織,申請幾次撥款,款項足夠支付職員薪酬、跟進活動及組織發展,鑽撥款規則的空子,以公帑自肥。 撥款方式亦非常粗疏,以推廣基本法為例,部份區議會以時間緊急為由,用電郵傳閱通過25萬撥款。過去,幾十萬撥款以傳閱取代開會,公眾無法在網上找到資料,難以監察。 豁免各項開支上限也非常草率,例如報章揭發觀塘區「基本法研討會」,變成石斑花膠宴,將場租、餐飲及雜費拆單,避過上限的規定。 審核撥款的財務委員會,輕易接納團體的解釋,以活動隆重為由,豁免紀念品的價值上限,豁免餐飲費的比率上限等,將區議會活動「蛇齋餅糉」化,觀塘只是冰山一角,其他各區不勝枚舉。 廢除兩個市政局後,區議會地位日益重要,但公帑使用缺乏監督,實有逼切需要改革不透明的撥款制度,完善議員的利益申報制度,使撥款過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