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4的文章

《安‧非她命》建構的 Anne

游思嘉 藝術中尋索、浮城中游離 2014-7-23 13:01:52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sinaweibo Share on email 一個女人獨自帶著放在兩個小孩逃離正被轟炸的城市,新聞報導員評論為「非常可疑」。 圖:香港話劇團 作為一個布希亞 (Jean Baudrillard) 迷,想不到有任何原因能不去看《安‧非她命》。 英國劇作家 Martin Crimp 寫的劇本,現由香港話劇團翻譯/改編後帶上舞台。各方評論甚囂塵上,大抵已為這齣劇說明了「新文本」的基調及簡單背景:十七個無關連無角色的段落敍述一個不在場的 Anne,而每場 Anne 的身份各異──可以是父母口中的孩子、可以是自殺後被品評的「藝術家」,亦可以是廣告裏的名車。Anne 的缺席,暗示我們只能由眾演員的口中得知她的存在,她被敍述得愈多,身份便愈發模糊。而隨著片段轉換意義繼續發散,其實劇要帶出的,不在於 Anne 的身份,而是媒體呈現身份的過程。場刊中馮程程〈再談缺席的主角〉一文就明言:也許誰是「Anne」根本不重要──也許「Anne」存在與否根本不重要。誰在說話,如何說,才是重點。 在以巴衝突的近況更新持續充斥面書版面之時,〈非常可疑〉一幕實在吸引了我的視線。「戰地記者」、「難民」、「軍人」之間語氣誇張,卻只複述一連串不符觀眾想像的日常瑣事,偶爾夾帶粵語粗話,是翻譯岑偉宗將對白本土化的笑料之一,也是對媒體的不盡不實極盡嘲諷之能事。不得不讚嘆一下劇團在不同段落置放大屏幕的安排:劇場燈光漸暗,只得屏幕屬場上最大光源,使得我們都不自覺做了影像的奴隸,把焦點放在媒體營造的擬像當中。數字時代或許就正如布希亞對擬像 (Simulacra) 的解釋:是一個失落了原真的拷貝。遠離戰火的我們,愈想從資訊泛濫的媒體世界中尋找所謂「真相」愈是徒勞。誰不曾被媒體灌注過「伊斯蘭國家等於恐怖分子」的論述?誰又視三色台的〈走過峰火大地〉的「危險」為理所當然?臣服權力的媒體已然成了意識形態機器,如薩依德 (Edward Said) 著作中屢屢提到的,西方霸權輸出大眾對中東國家、對第三世界和不同價值觀的看法。 如此一來,影像就並非客觀事實的呈現,而是經切割和篩選後得出,帶有主觀意志的視覺效果。此種界限了的觀點亦可視作晚期資本主義的消費品,正如個人很喜歡的〈全

日本很危險?核輻射知識入門

中華人文主義者協會 2014-7-24 10:30:40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sinaweibo Share on email 圖片來源:Kimm & the Kaktuses 【文:Curtis Lai】 之前跟陽劍文討論有關日本福島核災時,討論到一般人對核輻射有著很多不必要的誤解,而這些誤解則會影響到他們在很多方面的判斷。所以我希望在這裡簡單介紹一下核輻射的基本資料,及它對我們的影響。 問:什麼是「核輻射」? 答:首先,世上所有的物質都是由 原子 所組成,不同的原子的不同組合構成了我們世界千千萬萬種不同的物質。不過,當中有些原子並不穩定,並會慢慢(有時候是極速)衰變成其他穩定的原子。「衰變」的意思簡單點說就是一個原子變成另一個原子的過程;而在這個變化的過程中,就會釋放核輻射。而會發射出核幅射的物質,我們則稱它們具有 放射性 。 也就是說,核輻射就是一些不穩定的原子衰變成其他原子時產生的東西。 問:「核輻射」?我平常聽的是「輻射」啊!中間有什麼不同嗎? 答:「輻射」可以說是在民間使用得最為混亂的一個詞語了。在科學上,「輻射」對應的英文為 “radiation” ,而輻射其實包含了很多特性非常不同的東西在內。大家請先參看下圖(下圖資料有經簡化): 首先,根據是否為實際的粒子,輻射可分為「 粒子輻射 」及「 電磁輻射 」。而日常最常接觸到的粒子輻射亦可分為 alpha 輻射及 beta 輻射;而「電磁輻射」更包含收音機使用的無線電波、任何發熱物體(包括你的身體)均會發出的紅外線、我們賴以視物的可見光、「女人天敵」紫外線、醫院使用的 X 光等等。而這些種種不同的輻射中,只有「電離輻射」是致癌的 [註] ,或從俗一點說,是「有害的」。而「電離幅射」當中的一部分才是由核衰變形成的核輻射。 不過在民間,「核輻射」一詞卻經常被簡化成「輻射」,然後再跟其他類型的輻射混淆不清,弄得大家聞「輻射」就色變,亦引發大家對很多不同類型的「電磁輻射」有著很多不同的誤解,這裡就不一一引舉了。 所以大家以後看到「輻射」一詞時,先不要驚慌,反而要先弄清楚它說的是哪一種輻射,才不會引起不必要的恐慌。記著,我也可能稱呼電燈為「輻射產生器」。 問:核輻射聽起來超危險的,我真想完全避免接觸它們,有可能嗎? 答:很可惜,這是不可能的

雨天無蝶坐讀周夢蝶

2014-7-13 15:13:03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sinaweibo Share on email 台北武昌街,1965年。 讀詩多年,竟不大讀周夢蝶,也是奇事。印象中當年也曾捧讀過他的詩集《孤獨國》和《還魂草》,但都沒留下什麼在心裡。是以,我只能說,我與他的詩無緣。 周夢蝶於今年五月一日病逝。生前孑然一人,死後空無一物。數年前的遺言又給人拿來放大;周公瘦金體,也是。當然還有當年武昌街明星咖啡館騎樓下的舊書攤,在台北紅塵中入定或打盹的瘦小身影…… 心裡只想說,別打擾他。或只隨手撿起他的書,安靜地讀。當時沒留下什麼,此刻也無異於初讀。讀到不如意處輕輕翻過;讀至會心處停下,抬望眼前的紅塵被雨打濕──不知是什麼時候了,陰雨中漸讀漸多光與影的變化: 〈樹〉 等光與影都成為果子時, 你便怦然憶起昨日了。 那時你底顏貌比元夜還典麗 雨雪不來,啄木鳥不來 甚至連一絲無聊時可以折磨折磨自己的 觸鬚般的煩惱也沒有。 是火?還是什麼驅使你 衝破這地層?冷而硬的。 你聽見不,你血管中循環著的吶喊? 「讓我是一片葉吧! 讓霜染紅,讓流水輕輕行過……」 於是一覺醒來便蒼翠一片了! 雪飛之夜,你便聽見冷冷 青鳥之鼓翼聲。 光與影成為果子,「怦然」是辭枝墜地,而心(「怦然」可也是心跳?)也回到原初吧。原初的樹―─你,比「元夜」還典麗。為什麼是元夜呢?正月,滿月,最初的圓滿。是以這樣,可以一無塵染,煩惱不沾。但,會是這樣嗎?永是這樣嗎?靜穆的背後原來也有聲音,是火,是血的吶喊,要「讓霜染紅」,「讓流水行過」―─那是時間。時間令「一覺醒來變成蒼翠一片」。但那是一個美好的白天嗎?筆鋒一轉竟是「雪飛之夜」(之前不是說過,那時「雨雪不來」嗎?),聽見「冷冷青鳥之鼓翼聲」。青鳥可又是葉,冷冷,鼓翼之聲是延續那內在的,那亟欲衝破地層的,血的吶喊嗎?那,不就是跟時間打轉的不息的生命?可以也如死亡一樣肯定,一樣真實嗎? 〈十月〉 就像死亡那樣肯定而真實 你躺在這裏。十字架上漆著 和相思一般蒼白的月色 而蒙面人的馬蹄聲已遠了 這個專以盜夢爲活的神竊 他的臉是永遠沒有褶紋的 風塵和抑鬱折磨我的眉髮 我猛叩著額角。想著 這是十月。所有美好的都已美好過了 甚至夜夜來吊唁的蝶夢也冷了 是的,至少你還有虛無留存 你說。至少你已懂得什麽是什麽了 是的,

城市狹窄,扭曲了想像

2014-7-13 20:58:55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sinaweibo Share on email 董啟章小說集≪名字的玫瑰≫收錄作品≪西西利亞≫ 這個名叫香港的城市太狹小了,劏房大概是其中最具體的象徵。居住空間猶如盒子,只得捲曲身子,勉強入眠。這種從外到內的壓迫,改變的不光是人物理上的形軀,更引發出內心種種瘋狂的欲望。城內的作者通過凝視櫥窗模特兒,想像成不存在的他者,交織出不實在的對話,對讀董啟章的〈西西利亞〉和潘國靈的〈不動人偶〉,品味析都市人擺脫不了的寂寞。 「名叫西西利亞的西西利亞」像是一句咒語,叫我讀過一次就永遠都忘記不了。人偶叫甚麼名字,其實也不重要。像謝霆鋒唱的《玉蝴蝶》,怎麼樣的叫法,不過是嘗試建立關係,然而無論稱謂如何,靈魂都總是無從定義。更何況,西西利亞不是他人,只是文章中「我」的一個投映。說白了,就一個自我想像的他者。物質上,塑料的身體讓「我」有「她」的錯覺;然實在「她」的受想行識色統統都是「我」的另一個「我」。「我」面對現實中的真實他者──安琪利亞,卻往往相見對話無多。「我」甚至選擇避開真身投向假物,有人形容這是董啟章的「戀物癖」。在我看來,那是一種城市人病態的呈現──我們都失去語言的能力。讀著董啟章的〈西西利亞〉,想像一個男人抱著塑料人偶的殘軀,絮絮不斷地傾訴心事。你會有覺得可怖嗎?跟我們的日常有兩樣嗎?──隔著手機屏幕,鍵入千言萬語,貼上千嬌百媚的表情符號。共桌吃飯,也只是各自看手機。我們有比「我」活潑嗎? 潘國靈作品≪靜人活物≫收錄小說≪不動人偶≫ 接近二十年,潘國靈也吐露了他對櫥窗人偶的感情。他筆下「戀物情結」,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動人偶〉中不動的不但是時裝模特兒,還有一個活人「我」──那種假裝雕塑的街頭藝人。潘國靈的「戀物」超越了董啟章那種對物質的情感,他在尋問到底人和物之間產生甚麼互動關係。「我」自甘物化,最終成功取代假人偶,成為時裝店裡的活人展示板。人模擬物,然後再取代物,這是一種怎麼樣的報復?相對於西西利亞,不動人偶帶出的寂寞,更多是對於人際冷酷的嘲諷。「我」竭力學習人偶,愈是不動,愈是真實。抽空來說,就是人愈是放棄作為人的特色,愈是接近完美表演的狀態。這種藝人的「理想」就是要模仿雕塑,去人化的過程,在過度分工的後工業革命時代比比皆是。大家看過

LeBron James回歸騎士的一流聲明

2014-7-13 21:09:52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sinaweibo Share on email 在Facebook看到喬靖夫兄分享籃壇超級新聞:LeBron James宣佈重返克里夫蘭騎士隊,並在留言中貼上這位「帝王」在Sports Illustrated所發表的聲明,附上一句Comment:「就呢篇聲明,徐緣大把嘢寫了。」 我曾幾何時是NBA迷,不過現在太忙已沒時間追看,對上還稱得上緊貼NBA動態之時,已經要數到Chicago Bulls鐵三角Michael Jordan、Scottie Pippen、Dennis Rodman的年代,那時他們的死敵之一,是Utah Jazz的John Stockton與Karl Malone。還記得那時非常討厭這對猶他組合,原因只有一個字:「悶」。我認,我是一個膚淺的NBA觀眾,當年這對拍檔只靠一招Pick-and-Roll與籃球之神Jordan抗衡,大眾稱讚他們實而不華。我當時的憤青思維是:「不華?我睇NBA就係要睇人有幾「華」吖嘛,全世界只有NBA啲人打波可以打到飛嚟飛去,我睇NBA就係要睇啲我做唔到嘅動作吖嘛,睇「不華」我去修頓啦 ?」 由於自知NBA觀賞品味只停留在「有冇飛嚟飛去」的口腔期階段,加上對現時的NBA所知有限,實不敢對NBA之事說三道四,但見到喬兄點名話「徐緣大把嘢寫」,我知道那篇聲明非同小可,一讀之下,嘆為觀止,認為是公關聲明的極佳範例,實在忍不住跟大家分享,說說我的讀後感。喬兄或其他NBA迷如有補充,還望多多提點。 為方便非NBA迷賞析這篇聲明,先要交代一些簡單背景。LeBron James是當今NBA最紅球星,在高中時代已被選為「高中籃球先生」,在2003年的NBA選秀會上,以第一輪第一順位被自己家鄉俄亥俄州的騎士隊Cleveland Cavaliers選中,成為史上最年輕的選秀狀元。甫進NBA,便憑其無出其右的技術成為焦點,被美譽為「帝王」。但在名聲如日方中之際,於2010年透過ESPN舉辦的全國直播特別節目 「The Decision」 ,宣布離開效力多年的母會,與熱火隊Miami Heat簽約。此舉引來騎士隊球迷的極度不滿,騎士隊老闆Dan Gilbert在盛怒之下,發佈了一封用詞甚狠的公開信,形容LeBron Jam

自以為有的領袖魅力

2014-7-15 6:55:45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sinaweibo Share on email 【文:獵頭藍】 雖云行行出狀元,可是從事獵頭行業多年,不得不承認某些工種的晉升機會是比較多和快的- 最簡單如一間公司的銷售部普遍升官發財的機會必較其他部門多- 畢竟替公司賺錢的成果是最顯而易見,cash is king 是王道吧! 獵頭行業亦是以業績主導,因此只要顧問夠勤力夠搏殺,再加上小聰明和運氣,晉升的速度是可以很快的。因此若閣下是求職者的話,便不難發現一些獵頭顧問看似乳臭未乾但已背著Manager 或 Director 的名銜…… Gaylord 正是小弟公司中其中一個最年輕的Manager – 為人膚淺,但口甜舌滑,懂「走精面」、喜說三道四,什麼好事都扣在自己頭上take credit 炫耀一番。基於業績不俗,又看似得某些老闆歡心,在蜀中無大將的情況下(因獵頭公司的流失率頗高)他扶搖直上短時間内成為Manager, 並經常跨口指自己很快會更上一層樓晉升Associate Director;誰知最後高層決定在外空降一位Associate Director – 好夢落空,Gaylord 自然不是味兒…… 「他們空降一個Associate Director 下來我就一定不服啦!我一拍枱起身走…… 哈,我估我的團隊有至少一半人跟著我走啊!」Gaylord 在一次Happy Hour 中不忿地說著,但似乎這次「挫折」没有令他的口氣減退。「我隊中的肥Fred 對我說我去那裡他都跟隨;還有Kenny 也說過只有我才能激發他進步,說我是真心對他好的……」 驟耳一聽,要是對話是真的,我會覺得就算有人「兜囗兜面」對我說這些東西,也會「毛管戙」,但他卻信以為真的娓娓道來。最令我替他悲哀的是:他的肥Fred 和Kenny 在他背後說的正是相反:「經常只懂“扮大佬”」「什麼都不會做,只懂拿著咖啡指手劃腳」,又向同事們訴說自己仍留在公司純是因為公司的資料庫和網絡強勁,不然不會忍他。 當然,既然他最近好夢成空,又卻自信過人,告訴他真相尤如打落水狗,亦可能令他覺得我嫉忌有人對他說出「感性宣言」。再者,我亦無義務「教精」他 – 與其吃力不討好,倒不如歎一口涼氣,一笑置之頹說聲「飲杯吧! 」 從Gaylord 的對話,令我

白皮豬

2014-7-9 12:28:31 [vimeo http://www.vimeo.com/98790308 w=600&h=338] 【文、片:廖珍妮】 三年前決定一闖澳洲。臨別香港之時,在飛機上暗暗落淚。在心裡面不斷為自己打氣,不斷告訴自己要努力向前,現在是珍惜機會的時候。家、鄉依然會迄立不倒。三年裡,香港能變的都變了。 三年後,了解當時的我是天真得可憐。每天讀新聞、看朋友面書分享社會的事只會感到 憤慨,對自己的無力感到失落,想要找個方法為香港,為自己發聲。最近在設計學院中嘗試了定格動畫,又適逢白皮書的出現,第一個想法就是想狠狠 地把它燒掉,加上Banksy的一句說話,慢慢就有了這個動畫簡短故事。有時候,當你發現了問題的時候已經太遲。不是反抗就能成功,但不反抗 絕對會失敗。

從印尼總統大選見證民主化新一頁

2014-7-9 17:15:24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sinaweibo Share on email 【文:馮嘉誠】 印尼今日將舉行五年一度的總統大選,現任總統尤多約諾(Susilo Bambang Yudhoyono)任期屆滿不得連任,因此這次選戰由兩個在野黨候選人對撼。一邊廂是鬥爭派民主黨(PDI-P)代表、具有「印尼奧巴馬」稱譽的雅加達市長佐科(Joko Widodo);對手是前總統蘇哈托前女婿(現已離婚)、大印尼行動黨(Gerindra)的普拉博沃(Prabowo Subianto)。印尼在十年前正式實行普選制度,這已是第三次直選。然而,有別於過去兩次選舉,這次大選激戰連場,引來當地及國際媒體大肆報導,除了因為候選人之間對經濟改革、外交、民生議題政綱存有明顯差異,選舉結果涉及投資者利益外,雙方對國家政制前途的看法更是南轅北轍,難怪有媒體將今日一戰比喻成印尼民主路的試金石。 普拉博沃會讓民主化開倒車嗎? 這次選舉有幾個亮點特別值得關注。第一點,普拉博沃的人權記錄向來是海外媒體垢病之處。普氏自八十年代起一度擔任印尼特種部隊(Kopassus)指揮官及司令,有傳言指他曾參與策劃一九九八年的反華暴動,涉及綁架反對蘇哈托的民運人士,有侵犯人權之嫌。基於以上原因,白宮至今仍然拒絕普氏入境簽證的申請,而後者的選舉政綱亦對美國擺出較強硬姿態。另外,印尼社會近年對政府接二連三的施政醜聞表示不滿,普拉博沃挾著民間懷念蘇哈托熱潮之勢,多番暗示當選後將會推動修改憲法。假若事成,總統權力便會大幅提升,以「共識政治」取代直接選舉的民間授權,藉此矮化立法機關,回復到印尼獨立階段的半獨裁體制(或稱「指導性民主」)。雖然普拉博沃後來澄清自己僅反對直選的負面效果,但上述因素趕去不少親改革人士。 佐科與梅嘉瓦蒂的「主僕」關係? 如果對政治自由的熱誠是普拉博沃的死穴,那佐科的弱點就是他與黨主席梅嘉瓦蒂(Megawati Sukarnoputri)的關係了。梅嘉瓦蒂的身份在印尼政治系譜中相當特殊,她既是「國父」蘇卡洛(Sukarno)的女兒,而且曾經擔任總統一職,在黨內地位不容置疑。事實上,梅嘉瓦蒂在過去兩次直選中相當活躍,多番與尤多諾約周旋,不過往往無疾而終。據當地傳媒報導,佐科一早打算參選,不過黨內派系意見不一,梅氏又似乎對

你我他的title戰

2014-7-9 12:09:43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sinaweibo Share on email 資料圖片 【文:單字晴】 如果面書是個「你的樣子如何,你的日子也必如何」的地方,那LinkedIn應該是個「你的Title如何,你的日子也必如何」的地方。 面書是什麼,大概不用多說,因為說穿了,也不就是大伙兒用盡方法呃Like的地方。那當然,呃Like的程度跟樣子分不開早已是常識吧。而LinkedIn呢? 大概,你會用比例正經的態度,說是個找工作,build connection的地方。我說,那是個比面書還要可怕的決戰場地。 近來大學同期聚會時說起了轉工的問題,自自然然也提及了LinkedIn。聚會完畢後,我急不及待打開那個封塵已久的LinkedIn賬戶,希望蒼天憐憫下,或會收到一兩位獵頭公司的訊息,從此像公主王子般,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來到版面,登入後一看,在經營不善下,我的賬戶五年來只有37位「connection」。字典中得知Connection是指「a relationship in which a person or thing is linked or associated with something else」比起面書誰人也叫朋友,我反而喜歡「connection」,我倆只是「associated with something」,不是朋友,別跟我「扮熟」。 不知道有沒有人的想法跟我一樣,常常覺得CV是很個人的一件事。基本上若果有朋友問我拿CV和Cover letter 來看的話,即使是最要好的朋友,在分享之前,總有幾分戚戚然。LinkedIn就是把自己的CV公諸於世,對於那種坦蕩蕩,或多或少有點兒不安。 五年前剛畢業的我,在一間毫不起眼的中小企當個Marketing Assistant,我的Profile五年沒有更新過,也別說獵頭公司,我的賬戶壓根兒就是水一樣,即是什麼?「透明」,無人發現,無人知曉,簡稱「如水」。 沒有人加我為「connection」,我自然要主動出擊build connection。在build之前,我想做一個小實驗,就是Title跟connection的correlation。我先更新自己的Profile,加入了自出世以來拍得最好的一張相片,更新了學歷,偏

為何我們要向領匯宣戰

2014-7-9 13:14:46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sinaweibo Share on email 圖:大元美食廣場關注組 【文:大元美食廣場關注組】 近日不少時事評論員都撰文,指關注組反對領匯優化大元美食廣場是不合理的,現在我們就值此機會與各位分享為何我們要對抗領匯及我們「餓爆領匯」的行動細節。 對抗領匯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領匯至上市以來已有不少惡行︰ 1. 瘋狂加租 根據領匯的年度報告,旗下商場的每月租金已由05/06年度的每平方呎25.4元升至現時超過每平方尺40元,每一年平均加幅大約為7至10%。而翻新後的商場升幅更明顯,沙田區的商場被加租50-100%,樂富商場翻新後亦被加租70-80%。領匯每三年就與商戶續約一次,迫使商戶面對加租壓力。 2. 迫走老租戶,忽略屋邨的脈絡和街坊的需要,大量引入連鎖集團 領匯借翻新商場之名,以大幅加租、迫遷、強迫裝修、拒絕續租等方法迫走老租戶,根據往績,新引入的商鋪大多是連鎖集團社區更因而缺乏雜貨店、文具鋪、玩具鋪、報攤等,為解決生活所需,居民只能到連鎖集團消費。 據明報報導,領匯上市後就已引入至少60個連鎖品牌,其中最明顯的是樂富廣場,189個商戶中至少有143間是連鎖點,比例達80%。 3. 出爾反爾,突然更改原有承諾 2009年,有茶餐廳老闆代表商戶,就街市翻新後的租金問題與領匯交涉,獲領匯承諾不會大幅加租。今年商戶重返場內營業,領匯卻出爾反爾,大幅加租,宣傳配套又不足,茶餐廳老闆疑愧對街坊,在寓所跳樓身亡。 4. 欺壓勞工 領匯將清潔服務外判,有指於領匯商場工作的清潔工的工作環境惡劣、工作條件差。根據領匯監測調查指,不少外判工同工不同酬,如平田、德田、廣田及啟田商場,由同一外判商聘請清潔工,但平田的人工每月低於另外三個商場150元;扣飯鐘錢問題亦嚴重,部份工友不但在休息日被扣工資,五一勞動節時亦被扣錢。2009年6月,領匯又大幅修改停車場外判合約,大增工時及大減人手。 領匯現時已為一所私營機構,完全獨立於政府及房委會,政府與房委會由於並無持有領匯任何股份,因此不能亦不會干擾領匯的日常運作及業務管理。 因此,如果各位不滿領匯的所作所為,只有靠大家利用作為消費者的力量,參與「餓爆領匯」,迫使領匯認清事實,認清居民的真正需要。 「餓爆領匯」行動 目

找回祖父失落的記憶

2014-7-18 11:47:32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sinaweibo Share on email Stephen Clarke 鏡頭下的老香港 【文:吳小風】 小時候,他牽著你手,跟你訴說著年青時的種種事跡,看著天真無邪的你,除了滿懷安慰,應該還想起自己匆匆幾十年的一事一物。當有一天,他要坐在輪椅上呆看風景,對你的說話也開始反應遲鈍,有否開始想起童年時,他對你說的人生故事? 來自澳洲,現居於紐約,任職藝術總監的Dave Tomkins,因為祖父Stephen Clarke年老而要入住療養院,他替祖父執拾舊物時,赫然發現了一堆舊底片,記錄了祖父年輕時到世界各地旅行的風景,但垂暮之年的他已忘記了照片裡的地方究竟是哪裡。Tomkins挑選了其中一百張左右,建立了這個名為Grandpas photos的網站,希望世界各地的網民能幫忙找出照片的所在地,以及把所在景點現今的面貌拍下,一起找尋祖父的過去和他的人生歷史。 年青時曾任二戰空軍領航員的祖父Stephen Clark,可能從來不覺得自己是一位如何出色的攝影師,但在這位藝術總監孫兒的眼中,這些舊照就如一張張罕有的藝術作品,它的美不在於其構圖色彩,因為照片所定格的時間和景物是陪伴過祖父精彩一生的幀幀風景。這些用Voightlander相機拍攝的照片,記載了不同年代的城市面貌,如威尼斯、佛羅倫斯、瑞士、以色列、新加坡,以及我們的城市–香港,吸引我按進這網站的,就是那張從山頂拍下的照片。已不知是多少年前的香港了,不僅九龍的樓房是平坦一片,連港島的摩天大樓也未拔地而起,文化中心固然未有,還隱約看見東九龍一帶有點荒涼(文首圖片)。 grandpas-photos.com 網站截圖 除了風景相,Tomkins還展示了一批家庭生活照,從五十年代一直到九十年代,把我們帶進祖父的一生,從壯年到老年,從家庭聚會到出海垂釣,簡單樸實卻又幸福溫暖。當我們不斷追求攝影的美感與藝術性時,卻忘了攝影的最初只是為了記錄生活,那些堆砌出來的姿態美景,不難吸引大眾的眼球,但真正讓我們每一次翻看都能會心微笑的,是來自於我們生活的一點一滴。 一年前Tomkins的祖父去世了,來不及看到各網友合力為他重建人生片段。有些人再也愛不了,Tomkins決定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祖父的愛,除了建

無恥的,還有在旁大笑的人

2014-7-9 17:44:14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sinaweibo Share on email 鄺保羅主教於2007年9月26日就任香港聖公會第二任大主教。圖:聖公會 【文:李德成】 聖公會香港教區大主教鄺保羅,一向是愛國愛港的先鋒,說的都是指鹿為馬,這原都是意料中事。 作為非基督徒,我無意也無力從基督教教義對鄺主教的言論作出批評,而一個人是否可以又卑鄙而又虔誠,也不是本文探討的目的,本文只是從一些自由平等博愛等價值觀看鄺主教的言論。 首先,鄺主教叫我們面對不公義要沉默,並引用了耶穌作為例子。耶穌對不公義的挑戰已有不少文章論及,但我只想說鄺主教這句話其實是自打嘴吧。在鄺主教的眼中,佔中當然是不公義的,但鄺主教在面對這些已認定為不公義的事時自已就沒有沉默,並且向他的信眾宣揚佔中的不公義。鄺主教以自已的行動證明了面對不公義時是不能沉默的,狠狠地把自己塑造成一個言行不一的人。 鄺主教指遊行人士有羊群心態,這即是說他們並不清楚遊行的目的,又引述一個遊行人士指恐怕明年再不能遊行,來證明遊行人士的杞人憂天。這種誅心論和以偏概全,是最低質素的辯論技巧,這有如筆者有朋友為子女進入基督教名校而全家受洗,並得出結論是基督徒都只為子女求學而來一樣。高質素的辯論,是不能從動機入手的,因為十個人就可能有十一個動機,鄺主教實在應該針對佔中遊行對基督教的壞影響。對於這點,筆者只能想到佔中會令人失業,因而會減少對教會的奉獻。 鄺主教對遊行人士投訴被捕後缺水缺糧,指遊行人士不如帶菲傭遊行。主教的言論明顯地把菲傭看成一件附屬品,是隨傳隨到的奴隸。對不起,筆者家中也有菲傭,但她自已是一個擁有完全人格的人,不是奴隸,在她自已的工餘時間,她並不須聽命於我。即使她在工作時,也有一定的工作範圍和地點,並不是隨傳隨到的。而且帶菲傭遊行明顯違返了僱傭條例,主教是不是在鼓吹犯法? 對於被捕後要求糧水,是基木權利。要知道佔中是一早宣揚的,而警方也一早預備旅遊巴,黃竹坑警校等,可見警方已經早作步署。安排不當,警方難辭其咎。 作家屈穎妍女士指當日有很多警察也一樣沒水沒糧,因此示威者不應抱怨。屈女士的論點不對。警察沒水沒糧是警隊自已的責任,警察不投訴是警察的自行決定,這和示威者沒水沒糧是毫不相干的,而示威者作出投訴也正正是不合作運動的一部份,令獨裁

遮打稻田

2014-7-14 12:32:48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sinaweibo Share on email 【文:陳拎】 七月二日,預演佔中,就似待宰羔羊,等警員抬離。但,與其苟且偷生,寧鳴而死。認為對的事,就去做。我相信這夜之後,可喚醒更多人。 一. 我是一株水稻 生於斯 長於斯 立根香江 情繫於此 看那遠山伏雄獅 看這近水飄漁船 可不美? 漸漸 高樓擋住白雲 鐵軌鏟走綠樹 霓虹遮閉明月 隻手蓋過皓日 可不悲? 二. 你是一株水稻 你不愛蝗蟲 那為何要任其肆行? 你是一株水稻 你不愛鐮刀 那為何要勾結中共? 你說 上有高堂下有妻兒 我說 上有青天下有爐火 三. 我是一株水稻 沒有銅拳鐵腿 沒有尖牙利爪 沒有刀戈劍戟 只有一顆良心 長在遮打稻田 我是一株水稻 沒有物業汽車 沒有月入一萬 沒有吸引外表 只有一顆良心 長出最肥大的 稻穗 四. XXX鐵柵XXX 我是一株水稻 我是一株水稻 我是一株水稻 XXX鐵柵XXX 濁水之中 我抬頭 穗 稻 喊出 鐮刀 水稻 水稻 水稻 鐮刀 鐮刀 水稻 水稻 鐮刀 鐮刀 稻 水稻 鐮刀 穗 鐮刀 稻 鐮刀   作者簡介:7月2日佔領遮打道被捕者之一

【畢業展2014】碩士生畢業藝術展

2014-7-9 15:06:19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sinaweibo Share on email 由浸大視覺藝術學院往啟德大廈看 【畢業展2014】系列文章 文/普通人(對藝術只懂皮毛的人)   前日去了一個浸會大學碩士畢業生的畢業藝術展。水準好壞參半。好的作品給人很深刻的印象。有現時很多人提及的議題,包括公共空間的研究,發展與歷史的矛盾,還有保育及環境等題材。有些立場鮮明兼具深度,讓我發現藝術家在這個社會所擔當的角色越來越重要。除了透過文字去表達,他們以動畫,物件,一個空間,一張相,一件工藝去表達出另一個層面的體會。 當中有一位以古代民間故事表達近期香港發展的硬道理,以一個被逼死的人的故事與現代 沙中線發現古井的接軌 ,引伸出人類歷史是否不斷在重複?古代人因官場的黑暗而引發民間的怨聲,以致起來反抗,與今日對市區重建及不斷向外發展的香港社會的怨聲互相呼應。很可惜,在這個以發展為向導的政府,又會否聽到從地底發出的哀鳴?古井的發現,可否叫我們醒覺,對歷史的五視,亦從古人的教訓中學習? 另一位同學對公共空間的研究,其結論是香港對公共空間藝術品的管理有不足之處,需從公民教育開始。令我想起在歐洲的單車徑上,就算是沿海,都不會有高高的圍欄。每個人都有責任去管理好自己的行為。講得絕一點,那人想害自己,你建多少圍欄甚至圍牆也阻止不了他。要批評的唯一一個地方是資料搜集不足。香港有幾位學者專門研究公共空間,包括中文大學地理及資源管理系的伍教授。同學可以向她多多了解如何創造好的公共空間。 另一位同學用玻璃砌出柴灣村的一部份,再加上燈光效果,叫人再思考這個已消失的地方,人又如何面對? 同場亦有作品是對自我內心的探索。很欣賞那位同學對自己內心的掌握。現今的社會著重的是外在的成就,個人的內心反省就忽略了。 同日再趕著去聽於文化中心港樂的仲夏夜之夢,水準很高。本人只是買得起最平的票,已樂在其中。自問對古典音樂及歌劇都不太了解,但就是很喜歡去聽。雖有人不知道何時應拍手,不過整體上大家都很合作,沒有細聲說話。可能因為快暑假,少了一班為交功課的學生及家長,令觀眾的質素都提升了。我不是反對學校現時要學生接觸藝術的方法,只是我那一代的人,在我長大後再發現自己喜歡的都不算遲。 整天都是接觸藝術,想起在畢業展其中一位同學整到整間房都是

捍衛的選擇

2014-7-18 13:35:36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sinaweibo Share on email 圖片來源:考評局 【文:小曉】 告別吾校,踏入大學石磚地一刻,似乎一切都來得太美好。成為老師一直是理想,大學生當個私補老師好像來得輕易。成績不過不失,補習就一份接一份,最顛峰時期一星期十四堂而且還要兼顧課堂。 組聚不缺自己的身影,不過總埋頭處理東一份練習,西一本舊試題。一直自覺不足,硬是覺得為學生做得愈多、準備得愈充分,定不會落得「誤人子弟」的評價罷了。 「求其搵份past paper比佢做咪得囉。」 「係啊係啊,我都係咁!」 「洗咩咁辛苦呀,家長行過咪扮下教佢野,之後佢都唔會理你啦。哈哈…」 「我幾個學生個家長都會自己入房做自己野,佢點知你教得好唔好吖。哈哈…」 真實,但痛心。 要私補補出一片天並非難事,年儲十一、二萬大有人在。不過對於一部分導師,一張張「紅衫魚」面前,似乎沒有羞恥之心可言。作為接觸學生最前線,解惑固然重要,不過更多教學內容卻不會羅列到課文之中。至少包括處事的態度。吐糟的說話說多了,這個那個老師不懂教書的說話都說過了,但有一天到你親身上陣的時候你又是一個有多好的導師? 本來已經意冷心灰,自覺力有不逮,似乎改變不了太多。一兩個月前在學校遇見舊友,依舊自編教材、摘錄筆記、備課。一筆一劃,有血有汗。竭盡所能,將學生由死亡之卷的深淵好好拉上來。 自問不懂什麼處世之道,不求學生成績出類拔萃,但求無愧於心,盡可能做到專業。大概這是我成為導師的初衷,雖然還未敢肯定到目前為止做到與否。 見近日通識科被誣衊指其偏頗、片面,雖然大學生作為私補導師不是正式的老師,不過教育的過程我們仍有選擇可以去捍衛。與其接受社會不公,歪理橫行;倒不如身體力行,盡自己能力以自身影響學生。靠一兩句說話不可能令防線崩潰,卻也不是一兩個人就做得到的事。 新一屆考生轉眼畢業,共勉。   原題為〈捍衛的選擇〉 作者簡介:一個大學生、一個為了做得更多而副修教育的私補導師。堅持己見,但未通處世之道,努力於社會爭札,希望得到一個舒適的位置。

調查高鐵工程延誤的第一份報告

港鐵獨立董事委員會在 7 月 16 日發表高鐵工程延誤的第一份報告,指工程總監周大滄及行政總裁韋達誠未有將局部通車方案向董事局匯報,「反映其判斷力欠佳」。 該報告澄清了部份疑團,但同時也說 : 1.5– 關於技術調查結果及項目管理系統的結論,仍待其委任專家審視。 委託協議 報告的第三部分解釋委託協議主要條款為 7 條,當中包括「盡量減少延誤」 、 每月提交報告 等 。關鍵是,港鐵如果在履行承諾是疏忽和違反協議,便可能被政府索償。 報告強調其 項目管理團隊非常專業 、沒有隱藏。某程度上,其工程總監周大滄與承建商的不斷的「追回進度方案」正是盡量減少延誤的努力。因此,可以估計,張炳良口中的考慮向港鐵追討,大多是廢話。 延誤原因 報告指延誤原因繁多,包括勞工短缺、西九龍總站地質問題、元朗隧道段兩台隧道鑽挖機鑽挖率慢及其中一台因水浸損壞。如果接受報告理由充份,其工程延誤屬客觀因素。 政府由頭到尾都知道問題嚴重 : 4.20  工程總監在 5/2/2013 會上,報告西九總站工程出現「嚴重」延誤 ; 5.50  周大滄事後很後悔沒有在 2013 年 11 月 ( 立法會滙報 ) 之前將問題提醒董事會。 高鐵要在 2015 年通車,從一開始就是政治鋼索。佐敦道的主要地段在工程設計前沒有勘測資料,但香港市區地底胡亂鋪線,由來已久。工程時間十分緊迫,所有相關高層,由張炳良到錢果豐、韋達誠、周大滄都應該有政治觸角,知道其政治因素多於技術因素。 韋達誠正因此被 ( 報告 ) 指其: 5.16   欠缺應有遠見。 周大滄也由於他的強悍作風 (5.39 段 ) 在 21/11/2013-30/3/2014 的這一段時間,「近乎不可能」的情況下,還盡力搶救。 反觀事件,假若周大滄在 7 月會議期間不考慮局部通車方案,而是直接呈交延誤報告,整個責任便不在港鐵,而是在張炳良身上。因為,政治問題始終要由政治解決。 傳訊策略 報告指出,正是港鐵沒有搞好與傳媒的公關工作,令其企業形象受損。俗氣地說,即是不會做戲,這是韋達誠下台的主因之一。 政府角色 報告中從第 4.19 段的 25/1/2013 開始,至 4.103 段的 30/3/2014  ,清楚交代政府完全明白問題之嚴重。當中暗示政府有合理理由運用「專業懷疑」而不是「疑中留情」,向港鐵窮追不捨。 現時特區政府四面楚歌,對那些庸官來說是件好事,有利

增加專業託兒避免慘劇再生

2014-7-20 2:45:44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sinaweibo Share on email 【文:蔡蘇淑賢】 近日接二連三發生懷疑虐待幼兒事件,先有褓姆涉嫌用力搖晃半歲嬰兒,引致腦出血及昏迷,後有由外傭照顧的半歲嬰兒疑遭人傷害而致腦出血。兩宗案件均突顯同一個社會問題—「雙職父母日增,專業託兒不足,至令慘劇發生」。 雙職單親家庭增加託兒需求 社會不斷變化,家庭結構亦有所改變。更多婦女在生育後繼續工作,令雙職父母的比率日益增加。根據統計處數字,在有0-9歲兒童的雙親家庭住戶當中,雙職家庭的比率由2001年的44%增加至2011年的50%。越來越多父母雙雙出外工作,託兒服務需求亦大幅增加。此外,愈來愈多單親家庭出現,亦令需求進一步推高。2011年在有0-9歲兒童的家庭住戶當中,有6.6%為單親家庭,比率較2001年上升42%。 專業幼兒照顧僧多粥少 目前,為0-2歲幼兒提供專業照顧服務名額全港只有約一千個,但適齡人口卻約有十萬人,比率為1比99,要進入服務比進入大學還要難幾十倍。這類服務自七十年代後期已受政府嚴格監管,從營運機構、環境設施、人手比例,以至照顧員的受訓資歷均有明確規定,且經常接受社署巡查。由於服務受規管,質素有保證,過去幾年使用率已全部爆滿,且尚有長長的輪候名單。年輕父母為口奔馳出外工作,產生日間託兒的需求。然而由於專業幼兒照顧服務輪候者眾,絕大部分無緣受惠。倘若祖父母能代勞當然最好,否則唯有依賴外傭或非受訓的褓姆於日間照顧幼兒。 以外傭褓姆照顧只是無奈之選 衛生署的調查顯示接近4成0-4歲幼兒日間主要由父母或祖父母外以的人照顧;不過,本會年初的調查卻顯示只有不足4%的幼兒家長認為外傭或褓姆是父母以外的理想照顧者。換言之,在專業幼兒照顧服務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委託外傭或褓姆照顧幼兒只是父母無可奈何下的選擇。問題的關鍵在於不論外傭,抑或褓姆,與幼兒既沒有血緣關係,亦非專業幼兒照顧者,在目前沒有監管的情況下,他們照顧幼兒的質素便成疑問。可是由於幼兒十分脆弱,完全沒有能力保護自己,亦不能與父母清楚表達日間所受的對待,因此不少父母直至發生嚴重意外,甚至虐待事件時,才如夢初醒,知道事態嚴重。 鼓勵生育需要託兒服務配套 面對人口老化,政府鼓勵生育及希望釋放婦女勞動力。然而,當市民生養眾多,而

另一個反對新界東北發展的理由

2014-7-20 2:45:39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sinaweibo Share on email 【文:執嘢】 想說很久,是關於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的。但將其定性為一個「發展」計劃實不恰當。如果發展的定義是為了進步、為將來謀求福祉的話,那就更加是風馬牛不相及。官網指,大興木土是為了「促進香港繁榮經濟」、「應付長遠的房屋需求及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令人難以不覺得構思出此話者絕對是淺薄無知、不禁叫人倒抽一口涼氣。 問過高度關注議題的朋友,也看了張超雄議員叫人拍案叫絕的肺腑之言,也讀盡發展局那堆明顯著理曲辭窮的所謂解釋。 我想說:朋友們,我們要反對新界東北的理據還有很多﹗ 梁振英在記者前言之鑿鑿地說:以前沒有少眾居民犧牲,哪來新市鎮。為了全體人民的利益著想,而要犧牲少數群組,這是本著 utilitarianism (效益主義)而提出的理據。簡單而言,就是在決策時以爭取 the greatest happiness 為道德依據。只要為大多數人帶來益處的,少數人就得需犧牲。這個道德解說是由英國哲學家兼法律改革家 Jeremy Bentham 提出。他的理論很簡單:道德的原則就是建立最大的快樂,也即是「the overall balance of pleasure over pain」。效益主義是一個很普遍及影響甚廣的哲學思想,所以政府的表明原則正正就是從效益主義引伸而來。 然而畢竟,這個單純的概念是出自一個生於 1748 年的學者口中。現代文明的進步、思想和知識的變化,根本已經容下去這樣只顧快樂的道德尺度。Michael J. Sandel 名著《Justice》就對效益主義提出了兩個反對論點,第一個很簡單,就是效益主義沒有尊重個人權利,而這也是文明社會堅守的核心價值。在那個象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雕像面前,香港受堅信守人權的高尚道德標準所規範。為了完成新市鎮大業而剝削一眾村民多年以來的安居,根本就是一個違反所有人均有個人權利的原則。 相反,提倡權利和義務的 deontology(道義論)更加切合主流文明社會的道德規範。社會賦予我們權利去安居樂業時,我們也有義務基於考慮別人安居樂業的權利而規範我們自己的行為,所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與這個西方哲學理論是相符的﹗講到權利,國際公認的道德規條是,人人都有權

老殘遊記與為官之道

2014-7-21 13:59:22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sinaweibo Share on email 圖:icollector 拍賣網 【文:魏王才】 「贓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蓋贓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為非;清官則自以為不要錢,何所不可為而剛愎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吾人親目所見,不知凡幾矣。」- 《老殘遊記》十六回原評 偶爾看到從前筆錄晚清時期劉鶚的這段,想想現況,不勝唏噓。 《老殘遊記》主角老殘是大概三十餘歲,不做官連夜逃走,當個行醫救世走遍江湖的博學郎中。此書為香港人熟悉的大概是「明湖居聽書」一段,歌女曲藝高超愈轉愈高,中三課程要讀。但其實整本《老殘遊記》透露作者對國家命途的擔憂和他對官場腐敗的批評。 書中有「清官」二人玉賢和剛弼,都是自鳴清高、殘忍和剛愎自用。為了要顯示管治得力,一片繁榮穩定,便用嚴刑峻法,更有不少屈打成招,濫殺無辜,百姓有冤無路訴。主角是作者劉鶚的理想人物,受人尊敬且有能力救人於危難,但現實卻沒有這般人物。 老殘在書中所言:「我說無才的要做官很不要緊,正壞在有才的要做官……只為過於要做官,且急於做大官,所以傷天害理的做到這樣。而且政聲又如此其好,怕不數年之間就要方面兼圻的嗎。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則一府傷,撫一省則一省殘,宰天下則天下死!由此看來,請教還是有才的做官害大,還是無才的做官害大呢?」 好苦。官員是一個比一個差,平民想過較好的日子只是(可以的話)兩害相權取其輕。這個「有才」,才能用於與民意相違的政策上,才能用於一意孤行、埋沒良心上。而數日前曾志豪才說懷念董伯伯,實在有「請教還是有才的做官害大,還是無才的做官害大呢?」之意。 老殘的朋友申東造夾在酷吏上司玉賢和百姓之間,實覺上司殘忍至極,不忍實行他的政策,但不依照上司的做法,又沒有其他好法子。面對一個極權的柯打,地方官可以怎樣做? 老殘說:「若求在上官面上討好,做得烈烈轟轟,有聲有色,則只有依玉公(玉賢,上司)辦法,所謂逼民為盜也。若要顧念『父母官』三字,求為民除害,亦有化盜為民之法。若官階稍大,轄境稍寬,略為易辦。若止一縣之事,缺分又苦,未免稍形棘手,然亦非不能也。」 放諸香港,老殘說得很清楚,若要討好阿爺,即管妄顧民意、與巿民對立,但要記住這是官逼民反。若口口聲聲說「急巿民所急,想巿民所

北歐罷工與港式公民抗命

2014-7-21 13:07:52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sinaweibo Share on email SEKO facebook page 的 cover banner,有著當地各行各業的職工。 【文:甄梓】 今年六月,瑞典鐵路大規模罷工,事源瑞典鐵路公司Veolia想解僱其下250名員工然後用較低待遇再次聘請他們,變相全職轉兼職,面對不定時工作制,SEKO工會(The Swedish Union for Service and Communications Employees)發起罷工,多間火車公司員工紛紛響應,Öresundståg、Snälltåget及斯德哥爾摩市郊通勤列車SL Pendeltåg都加入罷工行列,當中以厄勒區通往丹麥哥本哈根與瑞典南部馬爾默的交通最受影響,本來跨國只需二十分鐘,遇上罷工卻要花上兩小時轉乘接駁巴士,嚴重影響兩地交通往來,據斯科訥公共交通部門估計罷工損失近1500萬克朗。然而,為趕及在瑞典最重要節日仲夏節前夕恢復通車,鐵路公司不得不妥協,僱主與工會簽訂和解協議,平息持續三星期的罷工抗爭,工人取得最後勝利。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北歐航空(SAS)其下負責行李運送的員工緊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機場發動罷工,工時長、工作量大是事件起因,他們每天搬運15至17噸重行李,但航空公司漠視工人辛酸堅持大幅度削減人手,逼使工人罷工表達不滿。罷工導致多班航機延誤和取消,即使乘客能順利登機,到達目的地後才發現寄倉行李仍遺留在哥本哈根機場,情況混亂。 整個六月,北歐各國接二連三出現罷工浪潮。儘管火車停駛及飛機延誤導致行李寄失,對市民造成不便,受影響乘客不但沒有抱怨,中國式大鬧機場畫面也沒發生。筆者當日乘坐北歐航空由哥本哈根飛往倫敦,到步後同樣遺失行李,心亂如麻。情急之下,跟隨同機乘客走到失物登記處填寫表格,在我身後排隊的女乘客來自丹麥,她跟我談起工人罷工因由,言語之間不經意流露出難掩的同情。因為他們知道面對不公制度,不能沈默,抗爭是人的基本權利,必須尊重。 seko 圖片 換作在香港,反應必定完全相反。七一那夜,學界通宵留守遮打道,預演佔中,實踐公民抗命。事後一眾高官及商界人士急不及待出來譴責學生參與違法活動,堵塞中環交通,支持警方清場。如果限時佔領都叫激進,實在看不清香港的未來。

我不是義工:「平等分享活動」後記

2014-7-19 1:51:14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sinaweibo Share on email 【文:和津津】 一直想做些可以親身「幫人」的義工。賣旗、籌款、搞活動,都太間接了,我感受不到做義工的意義。 理想很「大」,所以在選擇義工類別、嘗試實踐理想時,總有很多考量:這個慈善團體可以信賴嗎?跟我的理念符合嗎?我的時間表能夠配合義工活動嗎?需要哪些特定技能或經驗才能做嗎…… 幾乎覺得自已其實係plan緊幾時得閒護衛人類挽救地球。 「終於下定決心參加一次,有無朋友想一齊體驗一下?」上星期二晚上,從facebook偶然看到朋友的召喚,被那句「終於」吸引了。到底是甚麼重大任務,需要掙扎那麼久才決定去做?朋友附上一個名為「九龍城 新蒲崗 黃大仙區 平等分享行動」的活動連結,日期為四日後的星期六。 沒有組織,毋須經驗,發起人對參加者只有一項特定要求:以$200為上限,在小店購買一些糧油藥品,探訪時隨心分發給有需要的老人或無家朋友。 「試下又唔使死嘅。」以往參加義工活動前的心理掙扎突然消失了。 氣溫32度的星期六早上,我背著重約三、四公斤的物資,到達黃大仙集合及聽從簡介後,便跟組員們徒步到九龍城探訪去。三、四公斤其實真的不重,因為我沒有買足所有建議物資。反觀朋友和其他組員,乖乖地把清單都幾乎買齊了,背一袋、手拿一袋,少說都有五、六公斤,烈日當空下帶著物資穿越大街小巷,大家都大汗淋漓,但大家都不辭勞苦,臉上的笑容還越走越燦爛,都是多得我們之後的經歷所賜。 原本以為活動性質是上門探訪特定對象,原來有沒有對象全靠自己。—邊走邊留意街上有沒有拾紙皮的老人、獨居的長者、無家可歸的露宿者,或任何你認為有需要伸出援手的弱勢社群,然後掛上你最燦爛的笑容,拿出你最大的勇氣,上前說聲「早安」。 然後呢?沒有然後,一切就看你和對方有沒有緣份打開話匣子。 「早晨!婆婆你好呀,我地係附近街坊嚟架,今日同幾個朋友嚟呢度同啲街坊傾下偈咁囉。你食咗飯未呀?」 我一向膽細被動面皮薄,離遠看到神情有點落寞的婆婆獨坐在放滿啤酒罐的手推車旁,尚自盤算大方得體又唔會嚇親阿婆的完美開場白之際,同組有經驗的女組員已一個箭步上前跟婆婆打招呼了。那一刻,她是我的偶像,也是我的老師,原來踏出第一步,比不斷空想又不斷自我否定,容易多了。 以往每次去九龍城,

積金搵笨一肚火

        香港的財政儲備為 7 千多億,而強積金至今 13 年來,已滾存了 4500 億。它關乎大部份港人的退休生活,因而十分重要。 積金局年報 從積金局的 2012-13 年年報得知: 參加強積金計劃,僱主為 26 萬 , 僱員為 237 萬 , 中介人為 3200 , 所有計劃的淨資產值為 4553 億 , 年供款為 495 億。 職業退休計劃中 , 涵蓋僱員數目為 40 萬 , 淨資產為 2615 億 , 年供款為 179 億。 永久離開香港   積金局數據顯示,過去三年,以 ” 永久離港 ” 申請取回強積金之人數急升。 積金局就 83 名作出虛假陳述的計劃成員申請發出傳票, 59 名計劃成員已認罪或經審訊後被定罪,各被罰款 $2,000 至 $8,000 不等。一名計劃成員因為向強積金受託人作出虛假或具誤導性的陳述以提取強積金,被判監禁八個月,緩刑三年。 積金局的人手編制為 700 人,年度開支約 4 億, 2012 年和 13 年分別虧損 1.6 億和 1.9 億 ; 政府在 1998 年成立時注資 50 億,目前淨資產為 49 億。 按期間劃分的強積金制度的年率化內部回報率   淨資產值 期內總淨供款 2 期內淨回報 3 年率化內部回報率 3 期間 期始 (a) 期末 (b) (c) (b)-(a)-(c)   1.12.2000 – 31.3.2002 — 42,125 43,878 – 1,753 – 4.9% 1.4.2002 – 31.3.2003 42,125 59,305 23,016 – 5,837 – 10.7% 1.4.2003 – 31.3.2004 59,305 97,041 22,133 15,604 22.00% 1.4.2004 – 31.3.2005 97,041 124,316 22,205 5,070 4.70% 1.4.2005 – 31.3.2006 124,316 164,613 23,435 16,862 12.30% 1.4.2006 – 31.3.2007 164,613 211,199 24,684 21,901 12.40% 1.4.2007 – 31.3.2008 211,199 248,247 26,844 10,205 4.50% 1.4.2008 – 31.3.2009 248,247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