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14的文章

做過的夢,你都記得嗎?

圖片來源: Pakutaso 如果你很擅長記住做過的夢,那麼你的大腦可能有跟一般人不太一樣喔! 一篇發表在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期刊的研究 發現經常記住做過的夢代表腦中某些區域比一般人要來得活躍。 法國 Lyon 神經科學研究中心 的研究者們徵集 41 個人,掃描在這些人清醒與睡覺時大腦的活動情形。其中有 21 個人每週平均有 5 次一早起來記得做過的夢,研究者們把這群人稱為「高度夢境回想者」;而另外 20 個人平均每個月只有 2 次一早起來記得前晚做過什麼夢,這群人在此被定義為「低度夢境回想者」。 高度夢境回想者們不管在睡著還是清醒時,腦部的前額葉皮質內側(medial prefrontal cortex)與顳頂聯合區(temporoparietal junction)都比低度夢境回想者活躍,該部位是信息處理中心。 先前該研究團隊就發現高度夢境回想者,在整個睡眠期間,清醒狀態的週期是一般人的兩倍,而他們的腦子不管是在睡眠或是清醒時,對聲音的反應都比低度夢境回想者更為敏銳。 高度夢境回想者的腦部活動度增加或許是造成他們睡眠時容易醒過來的原因,藉此,改善他們回想夢境的能力。研究者提到,睡覺時的大腦並沒有辦法記住新的資訊,得醒過來才能記得起來。此外,高度夢境回想者可能也比低度回想者更容易做夢,因而有更多的夢可供記憶。 關於本文 文章來源: WebMD 文章標題: Do You Often Recall Dreams? Read This 文獻出處: Resting Brain Activity Varies with Dream Recall Frequency Between Subjects 整理編譯:Sidney

那些年,我們看過的「殭屍」 ( 2014/02/23 )

去年麥浚龍的《殭屍》上映,一直沒有去看,不是因為忙碌,也不是因為覺得它不值得看,只是心底裏有個稚氣得過分的理由︰要保存心目中的殭屍形象。 對於殭屍的想像,我想八、九十後這代人是與別不同的︰他們既看過八十年代盛行的殭屍道長系列,知道閉氣、黃符、桃木劍等元素,又接觸到《吸血新世紀》中的西方新世代貴族殭屍,當然,硬要算的話,還有《千機變》中,陳冠希所飾演的現代殭屍,由此,已經可以看出這代人在其成長的時間軸中所看到殭屍形象之豐富,但單數這些尚未完全,只因還有說到《我和殭屍有個約會》。 近日網上出現了亞視重播一連三輯《我和殭屍有個約會》的宣傳片: 我和殭屍有個約會 【王之喚召】〔足本篇〕 對於況天佑、馬小玲的懷念又來了。 因為殭屍,我學會了 … 《我和殭屍有個約會 I 》於 1998 年尾播出,劇中的殭屍形象有別於殭屍道長系列,既不穿清官服,亦不會伸直兩手向前跳,表面看來與常人無異,只是他們「以血維生,不老不死」以及各自擁有不同的超能力。這些在今天看來可能無甚特別,但在十多年前,這套劇的出現卻完全改寫了殭屍的形象。雖然,後來翻查資料始發現,這些創新的想法並非編劇陳十三的原意,只是因為最初構想的主角人選林正英病重,加上亞視高層的反對,陳十三才放手一搏,設計出一個穿短裙、長靴的女驅魔師,也才有了今天廣為人知的馬小玲。就這樣,誤打誤撞之下,成就了經典。 三輯殭屍片中,各有其既定的歷史背景,真假交錯︰《殭 I 》將況天佑和山本一夫放在抗日戰爭的背景中;《殭 II 》則橫跨秦朝亂世到 2001 年末日;而《殭 III 》由現代回到宋朝,再由現代鬥到未來。而除了歷史元素外,片中還提及不少中國傳統神話人物,如伏羲、女媧、地藏王、嫦娥等等,同時,又會糅合當時熱話的題材如貞子、複製人和聖經密經等,可謂貫穿中西古今,加之皇牌的愛恨情仇故事情節、特技效果(在今天標準看來,當然很弱),成功在當時掀起一陣「殭屍熱」,甚至能成為當年亞視能與無綫「死過」的劇碼。三輯《我和殭屍有個約會》中的大膽、創新,比今天的電視劇有過之而無不及,之所以到今天仍能膾炙人口,實有道理。 猶記得首播那時,未滿十歲的我已經會每晚追看,雖然對當中的歷史事件不甚了解,但卻能對當中不同級別殭屍的眼珠顏色、馬小玲「臨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 誅邪」的驅魔口訣倒背如流,甚至會主動去翻查嫦娥、女媧、地藏王和聖經密碼等的資料,現在回想,也算是自己的

蔬果變貴會讓糖尿病人血糖升高!

食物的價格與第二型糖尿病的血糖升降有關,美國農業部的研究員從兩大研究合併訊息得到了這樣的結論。 第一個是參考發表於2月13日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的線上期刊,這是全國健康和營養調查研究,收集2400位第二型糖尿病人的血糖值。然後比較他們前三個月在美國各處35個市場的平均食物價格。食物價格是參考the Quarterly Food-at-Home Price Database這本季刊。 結果呢?當健康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低脂奶製品價錢升高,則血糖也增高,反之亦然,而富含糖、飽和脂肪和熱量的食物價格下降,卻會讓糖尿病人的血糖變高。且這種食物的價格與血糖間的關聯,在低收入的消費者上更明顯。 第二個是參考來自哈佛大學12月份的研究,健康飲食的消費平均每人每天約1.5美金,高於不健康飲食。但這對中產階級家庭可能不會,專家說 蔬果這類 食物價格上漲,會使窮人望之卻步,迫使他將蔬果、瘦肉轉換成高油、糖和熱量的較多加工和垃圾食物。 這個研究說農產品每磅約增加10分美元的費用,會使空腹血糖增加20 mg/dL,約佔平均空腹血糖的13%,在這研究中平均空腹血糖為162 mg/dL。 而低脂乳製品每磅增加約14分美元,會使空腹血糖增加9mg/dL,約佔平均空腹血糖的6%。 這個研究雖然發現食物價格與血糖間的關連,但並沒有確定這兩個間有因果關係。 健康的食物通常比較貴,但因為經濟能力的關係,可能會迫使買不健康的食物,而可能導致不健康的後果。並不是說我們建議購買價錢高的食物來讓自己更健康,而是我們應該更注意食物的價格。 後記 現在的食品加工技術太厲害,食品添加物不只讓食品的穩定性高、製造過程更省時省力、又迎合大眾的口慾,最重要的是能「降低生產成本」。 比如之前吵得沸沸揚揚的米粉不含米,大多改為成本比較低的玉米澱粉取代,除了降低成本,也讓製程更省事;或是飲料或優酪乳等飲品,要找到只有添加蔗糖這種比較天然糖,好像比較少,廠商為了降低成本,會把一部分的甜度來源改為成本較低的高果糖玉米糖漿;或是很多水果飲料或果凍,不會加天然的水果下去製作,而是改用成本較低的水果香料、香精……… 如果買東西前,認真看看食品標示,再比較同類商品的價格,可以從中得到一些蛛絲馬跡。像同樣都是雞蛋布丁,A牌成份上寫用「雞蛋粉萃取物+高果糖糖漿+…」做的,一個20元,還買一

新鴻基為何只輸出「霸權」,不輸出「良心」?

2014-2-18 17:19:41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sinaweibo Share on email ﹙圖一﹚新鴻基在佛山的「瀧景」樓盤。最初因見到樓盤的名子用繁體字寫有點驚喜,但一看到新鴻基地產五字用簡體字寫,驚喜的感覺便消失了。 【文:何榮宗】 在香港,「地產霸權」四字早已成為公共話說﹙public discourse﹚,但在云云地產商之中,一說到新鴻基,港人內心或多或少都感到為難,因為新鴻基建的樓宇質素是公認的高,而每當在友人面前說自己住的是「新地樓」時,總是給人一種優越感。此外,新鴻基處處擺出一副「良心企業」的模樣,領導層郭氏兄弟又是出名虔誠的基督徒,還記得2009年環球貿易廣場地盤發生工業意外,六個外判工人死亡,翌日,郭炳江到達現場,宣佈地盤停工,他含淚地表示「好難過和傷心」,向每多死傷者家屬發放一百萬元恩恤金,並承諾負責死者子女的教育費等,老實說,那刻,我們都感動了。 然而,今年1月10日,當我跑到一個距離香港三個小時車程,叫佛山瀾石的地方,一提起「新鴻基」三字,當地居民都咬牙切齒。那兒一個龐然的豪宅樓盤「瀧景」正在興建﹙圖一﹚,年報資料顯示新鴻基佔整個計劃80%權益,其餘20%屬於一家中資背景的在港上市公司「合景泰富」,亦即是說新鴻基在「瀧景」計劃上有主導權。 我指着樓盤問:「原本在這裏的居民到哪裡去了?」 「都搬走了!」居民道。 他們說「瀧景」的每坪售價約為20,000至30,000人民幣,我很直覺的問:「〔哪對原來的居民〕怎麼個賠法?」 一個居民說:「5,000元一坪(1), 一坪換一坪。」 「差那麼遠?﹗」我說。 「再給你一個臨遷費,讓你到外面租樓住,說兩年後回遷到在另外一地方建好的房子。」 「〔由2010年到〕現在都過兩年了,回遷屋建好了嗎?」我問。 「當然沒有﹗所以我們看不到現樓就不走﹗」他答。但「不走」這二字意味着甚麼呢? 走進一户未遭强拆的家庭,一個83歲的婆婆嚷着說要守着祖屋,屋內還有一個89歲患病的丈夫和50歲的智障女兒,婆婆投訴玻璃窗都被黑社會份子砸破了,只用布遮蓋着﹙圖二﹚,三更半夜經常有人放鞭炮,她說有關部門只願意賠償十多萬,根本買不到新房子。陪同探訪的居民說如果不是婆婆家裡有老人家病重,怕老人在強拆過程中有閃失,他們早就動手了,而現時還頂得住強拆勢頭的,

何時開始,橫琴變成澳門? (2014/02/17)

圖:正本清源 Sulu Space ( https://www.facebook.com/macausulu ) 「甚麼時候,橫琴變成了澳門,或澳門的一部分呢?」這個問題聽來有點莫名其妙,但卻在我腦海中出現過三次。 第一次,是2008年時,澳門大學向政府提交計劃書,建議租用橫琴的一塊土地作新校區之用;第二次,是2013年11月時,有學者和議員表示希望政府能在橫琴覓地興建公屋,甚至連經濟財政司司長譚伯源對此也表示贊同,而且不排除橫琴的地產項目或住宅區建設會成為澳門部分居民的居住空間;第三次,是最近看到有關澳門最大電視台澳廣視或會遷至橫琴的時候。 第一次,我會跟自己說這可能只是「個別事件」,要再作觀察;第二次,也要再「睇定啲」,到問題出現第三次的時候,我知道,需要正視了。你可能覺得我多疑多慮,只是香港的傳媒用一年多的時間教會我,這個世界,其實沒有太多的「個別事件」和「商業決定」。 這三次「遷徙」能夠激發出的思想阡陌不少。關於土地的︰澳門是否真的沒有地?抑或只是沒有能供教育、居住和傳媒工作之用的土地?那麼填海新城的土地又應當如何看待?關於本土思考的︰當教育、居住和第四權都不能再留在澳門,那麼有甚麼能留下來?這情況下,一國兩制的實踐,澳人治澳的目標,會否受到影響? 說到這裏,我突然想起小時候玩過一個叫「拉拉手」的集體遊戲,玩法很簡單,遊戲的開始要設定一個人做「鬼」,其餘是「人」,然後「鬼」就要去捉「人」,捉到以後就拉著「人」的手,慢慢形成一條人鏈,「鬼」要帶著這條人鏈去捉更多的「人」,到最後沒被捉的「人」,就算勝利了。 或許,現在依然有人覺得,將這些原本設於澳門的東西逐步遷到橫琴,不過是出於土地的考量、地理位置遠一點不是問題的話,但說這話前,我們何不先思考一下,澳門的土地是否真的不足夠 / 不能夠與澳門人留在這裏,謀求生活、落地生根、永續發展呢?假如你再不明白,那麼我想告訴你︰是的,事情的確沒有所想的複雜和難理解,這也不過是場無傷大雅的「拉拉手」,澳門人也只是慢慢地(被)加入橫琴那條人鏈,然後澳門當然也不會怎樣呀,既不會天崩,更絕不會地裂,就只是會沒有「人」。 對呀!沒有「人」而已,經濟發展、車水馬龍依舊不變,只是到了那時候,坐在最上面當家作主的,還是不是澳門人呢?

維生素 C 能預防腦部中風?

青椒是維生素 C 量非常豐富高蔬菜 天天五蔬果這個口號經常喊,但實際的生活當中要達到卻不是一項容易的任務。除了從中吃到膳食纖維外,它們含有的維生素 C 或許對保護腦部血管有幫助喔! 一項法國的小型研究發現缺乏維生素 C 的人會有叫高的出血性腦中風的風險。在所有中風當中,出血性腦中風雖然僅佔了 15%,但它帶來的死亡率卻高於缺血性腦中風。缺血性腦中風發生在腦部的血管受阻時。 維生素 C 能幫助維持血管健康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呢? 原因可能跟維生素 C 具有降血壓與維持血管健康的能力有關。研究當中確實發現維生素 C 與出血性腦中風存有關連,但研究並沒有證明它們彼此之間是否互為因果。 維生素 C 一般常見於水果與蔬菜當中,像是柳橙、木瓜、草莓、甜椒(青椒)或是綠色花椰菜…等蔬果。基本上只要每天都有吃到蔬菜與水果的話,一般人是不太容易有維生素 C 嚴重缺乏的問題。 雖然該研究提供了補充維生素 C 的可能好處,但研究者們不希望我們把腦筋動到「維生素 C 補充品」上。如果身體沒有缺乏維生素 C 的問題,想要增加維生素 C 攝取,最好還是從食物中獲取會比較好。 維生素 C 缺乏會導致壞血病( Scurvy ),會使皮膚、粘膜或是牙齦出血。要注意的是,缺乏維生素 C 的牙齦出血跟刷牙容易流血不同,前者是牙齦的膠原蛋白以及血管的結構不良造成;後者則是口腔健康的問題。 膠原蛋白是身體結締組織的重要結構蛋白,在血管、骨骼、關節與肌膚真皮層中的細胞間質裡都有。在細胞合成膠原蛋白的程當中,經過維生素 C 的修飾後,膠原蛋白的結構會變得更加穩固,而研究者從這邊推測,這或許與腦部是否容易出血有關係。 但從另外一個觀點來看,缺乏維生素 C 很可能代表著整個生活習慣本身就不健康,因而增加中風的風險。 在這個研究當中,研究團隊觀察了 65 位遭遇出血性腦中風的人,並與另外 65 位健康人的資料對比。從血液樣本的檢查結果得知,所有的參與者裡面有 41% 的人體內維生素 C 處在正常的水平;45% 的人體,內維生素 C 枯竭;而最後的 14% 的人則是處在維生素 C 缺乏的狀態。 平均來看,那些中風的人大多是處在維生素 C 枯竭的狀態。此外,維生素 C 枯竭也和較多的住院日有關連,不過與較高死亡風險無關。只是研究者們並不確定維生素C 缺乏在中風裡的影響究竟有多少。 除了維生素 C 缺乏,高血壓、飲酒

我想和你談談情

去年情人節,英國當代藝術家TRACEY EMIN的裝置作品霓虹燈系列“I Promise To Love You”佔領了整個紐約時報廣場(Times Square)。午夜時分,廣場的大型電子廣告看板亮起了“ I Promise To Love You”、“You Touch My Soul”、“Love is What You Want”等愛情對白,整座城市愛意濃濃。 雖然TRACEY EMIN的更多作品不只停留在愛情層面,探討關於情欲、兩性關係、身體政治等話題。霓虹燈系列卻是最受歡迎的,因爲她的直白,她的濃情。反觀香港的當代藝術,恕鄙人孤陋寡聞,甚少見識直面愛情的作品。或許愛情是凡塵的東西吧,當代藝術都好討論關係、空間、生命等看似不食人間煙火的話題。可怎麽總說,藝術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藝術。難道藝術家的生活裏都沒有愛情嗎?卻明明見那麽多的二人組織,夫妻檔多麽契合。 因此最近在李家昇的「游動詩寫室」展覽中,看到他創作的關於妻子的圖文作品《看楚喬近作貓爪文想寫給她一首情詩》,敝帚自珍,倍感觸動。 看楚喬近作貓爪文想寫給她一首情詩 看你的近作貓爪文想寫給你一首情詩 與火星人談情遠方的談國事總是又身近又遙遠  相愛不及邊際圓圈三角正方生活家常話常  文化的脈絡貓的脈絡它的縱橫喜怒哀樂  閱讀每天閱讀又總有奇想層層熱烈  轉輪啟動我說浮雲變成文字你卻在地上爪痕發見遠年的激情  比翼遠流彼此相看我們心中桃源鄉間機械學  (相關連結: http://leekasing.blogspot.hk/2013/06/blog-post_16.html ) 換成其他任何一位觀看者,都無法從楚喬的貓爪文中看到愛情。可就只有她的愛人李家昇,才能在這些痕跡中讀到“遠年的激情”,讀到對方内心的澎湃和閃爍的光亮。家昇00年與妻子遷往多倫多開設畫廊,經營共同的事業和家庭,多麽美好。那是“談情遠方”,那是“比翼遠流”。 突然好想分享一封我最愛的情書,那是中國當代作家王小波當年寫給相隔異地的愛人李銀河的《愛你就像愛生命》。 愛你就像愛生命 我是愛你的,看見就愛上了。我愛你愛到不自私的地步。  我會不愛你嗎?不愛你?不會。愛你就像愛生命。 我把我整個的靈魂都給你,連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氣,忽明忽暗, 一千八百種壞毛病。 它真討厭,只有一點好,愛你。  …… 我對好多人懷有最深的感情,尤其是對你。我很想為別人做

全港18區的「首爾塔」

2013-2-8 10:35:50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sinaweibo Share on email 文:東晴 早前,南韓首爾空氣污染為人詬病,政府為了展示改善空氣質素的決心,2011年始透過首爾塔的燈光公佈每天的空氣質素。當首爾塔的藍光照遍整個南山,代表當日粉塵濃度少於每立方米45微克,適合進行戶外活動。 我想香港也要建座「首爾塔」,不過倒不是用來監察空氣質素,而是用來監察政府的承諾有否兌現。就像動物農莊裏內穀倉牆上的七誡一樣,我們要在牆上一一寫下特區政府對我們許下過的承諾,無時無刻昭然若揭地向人民展示: 2012年 梁振英:毋須用到焚化爐 2011年 梁振英:每年提供3.5萬個公屋單位 2010年 曾蔭權:馬尼拉人質事件會追究到底 2009年 曾蔭權:吩咐駐京辦跟進烏魯木齊記者被打 人民喜愛聽見承諾,政客亦樂意許諾。可是,實行起來,政客會發現諸多困難,又或因他們根本從未認真當過「承諾」為一回事,所以這些承諾,終究沒有實現。可悲,不少港人的記憶比金魚的記憶還要短,政客輕鬆過關。或者一座白色巨塔能夠喚醒人民不要輕易相信政客,能夠警告政客不要走數。 剛發表的施政報告表明,政府將撥款一億給全港每區區議會,用作發展區內重點項目。與其多建一個深井燒鵝或女人指環,倒不如每區建一座塔,既可以讓市民行街睇戲經過時更新記憶,又可以彰顯政府兌現承諾的決心(如有),更可以吸引大量中外遊客前來看個究竟,帶旺當區經濟,做到「地區機遇,地區掌握」上來。 不過這座塔,該改個什麼名呢?叫願望樹還是羞恥柱?

他說:記石家豪談《二十年目睹視藝界怪現象》

他說,【我是飄萍】。本土的視藝發展沒有根,一直是流動的。像當年香港很重要的雕塑家麥顯揚,過世后就被遺忘了,像一陣煙就散了。目前還沒有完善的機制或 是系統可以使這些價值得以保存甚至傳承。所以他想留下一些東西,例如出版圖文小冊子。他希望講座能給觀眾留下一些東西,所以我想簡單記些文字。「【】」是 石家豪選定的20個關鍵詞,展開來談他自94年中大藝術系畢業后的經驗。他說這是源於去年與梁寶山的一次對談,對方提議談20年可以擬20個小主題。當時 他心裡想「癡線的~」。結果他還真的癡線了。 他說,【神化與活化】。近幾年很多人叫他老師,可明明他沒有教書也不是誰的老師。這是內地化臺灣化的現象,香港之前並不流行「老師」的叫法,最多也是叫 「先生」。幸好,一進研討會現場時見到藝術家本人,我差點就脫口而出尊稱他「老師」打聲招呼,幸好只是微笑地點了下頭。還記得去年去他工作室時,很多來訪 的人都拿著他送的海報排隊讓他簽名,他活活就像個被神化的明星。而他現在做的事,是想把自己的形象活化,去建立一個獨特的香港藝術家的形象。 他說,【萬惡錢為首】。自古藝術就是和金錢對立的,古代文人以淪落到「賣畫為生」為恥辱。事實上,石生身上總是透着中國文人儒雅的氣息。早年藝術市場開始 蓬勃時,他對於商業畫廊是排斥的。而現在藝術和金錢往往變成可以 crossover 做些什麽東西,其實都是以【因藝術之名】,借藝術的光環和名義裝模作樣罷了。而藝術家贏得光環,就注定是窮的,因爲錢是臭的。 他說,藝術圈其實是富人的【俱樂部】,是有階級性的。因為藝術家的身份因此也有機會和需要接觸一些上層階級。而上年 Art Basel 時有一位上層人士邀請他出席一個聚會,在珍寶海鮮舫舉行。那時情緒一起,石生把邀請函撕了。因為他小時候每逢奶奶生日親戚會在那裡給奶奶擺一桌壽宴,可自 從奶奶過世后,他就再也沒有去過那裡了。顯然地,萬惡的錢再次玷污了他内心柔弱的情感和高傲。 他說,藝術家是【浪得虛名】。因爲媒體的傳播讓很多人都知道他的名字,知道他在火炭,僅此而已,信息量都停留在那裏了。所以他不厭其煩地畫畫寫字,說自己 從小的成長經歷,說影響自己文化生活的重要的人。我好像第一次看到香港藝術家如此喜歡重復和強調自己的成長經驗。讓我想起他的其中作品寫的「小藝術陶冶性 情,大藝術欺世盜名」。而他這二十年來參加過爲數不少的海内外展覽,最終選擇回到香港主場

當有人率先站起來

2014-2-2 23:53:52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sinaweibo Share on email 資料圖片改編自:維權網 【 作者:施安娜,中學教師 】 新春佳節,喜氣洋洋,除了和家人朋友相聚,也記掛身陷囹圄的許志永。 「在一個遍地屈膝的臣民社會,總要有人率先站起來,總要有人為社會進步面對風險承受代價。」許志永如是說。這正是許志永妻子崔箏的信中所說的「因為命運真的把你推到了需要去選擇堅持而放棄其他一切的這一步。」就是面對種種的不公不義,率先站起來,提出了抗議。 看崔箏的信,眼淚不禁掉下來。許志永繫獄,不能陪伴分娩的妻子、不能見初生女兒一面,而妻子竟說「今天的結果我並不怪你,也坦然接受,但並不是因為你所堅持的東西在我看來有多麼高尚,而是因為命運真的把你推到了需要去選擇堅持而放棄其他一切的這一步。」為了自由、公義、愛,許志永「放棄」了陪伴妻子和女兒,崔箏說坦然接受,那是命運使然,獨自照顧初生女兒,而明白那是命運,但這是怎樣的命運﹖許志永在為法院答辯準備的陳詞中也說「如果你們執意迫害一個民族的良心,我將坦然接受命運的安排,從容接受這份榮耀。」 夫妻二人的坦然接受令人動容,可是,為甚麼身為中國人,會有這樣的命運﹖我們都盼望,這樣的事情不會在任何人身上發生。 今天許志永被關在大牢了,支持許志永的四位維權人士丁家喜、李蔚、袁冬和張寶成也被當局以「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罪」送上法庭。他們率先站起來了,付出代價,如果沒有人支持、沒有人聲援,後果如何?這不禁令人又想起德國牧師 Martin Niemöller 的名言:「當他們來抓我的時候,已經沒有人能替我說話了。」誠然,連被視為「中國最溫和的維權者」許志永也被關起來了,我們還能坐視不理嗎? 新春佳節,喜氣洋洋,我們在幸福中生活,不禁想起崔箏的慨嘆:「任何沒有良心的都以幸福的名義生活着;任何有良心的都在苟活。」我們不是沒有良心,可是當有人率先站起來,因而身陷困境,不禁要問:我們可以做甚麼﹖許志永在陳詞中說:「你們不要以為把我投入監獄,就能扼殺新公民運動。置身于現代文明浩浩蕩蕩的潮流之中,必將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把公民的身份當真,把公民的權利當真,把公民的責任當真。總有一天,我十三億中華同胞將從跪倒的臣民成長為堂堂正正的公民,這一天一定會到來的,這將是一個政治文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