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向以色列的高牆說「不」

2014-7-22 11:45:44

CNN片段截圖

CNN片段截圖

【文:清心】

幸運地生於香港,廿多年的生命裡從沒經歷過戰亂。無論香港經歷什麼風風雨雨,和平始終是主旋律。眼見以巴戰爭不斷,加沙烽火連天,炮彈如雨般落下,死的傷的都是無辜的巴勒斯坦平民居多,而且不少是婦孺。執筆之時,從加沙傳出的最新死亡人數已經超過500人,3000多人受傷,無數人活在恐懼之中。每天看著新聞,想到他們受苦受難的情景便覺得十分心痛。

我在德國柏林的經歷,也讓這份傷痛更為強烈。在眾多的博物館內,我了解到納粹黨如何把當時德國的社會問題都歸究於猶太人身上,在國民面前營造出不平等對待他們有理的假象,從而剝奪一切生而為人應有的權利,又將他們隔離、遷移、勞役,最後更進行大規模的屠殺。二戰後猶太人以受害者的身份,在國際社會中得到同情。柏林市區更有一大堆整齊的石棺,紀念在二戰中遇害的猶太人。地下紀念館每天都會朗讀出所有被殘殺的猶太人的名字,展覽區還有一個又一個那些在戰爭中被分離、被殺害,一家十幾口只餘數人倖存的悲痛故事,提醒人們要銘記這段慘痛歷史帶來的教訓,不要重蹈覆轍。

但一切並未如願,當年被迫害的民族,如今竟成為迫害他人的民族。以色列之於巴勒斯坦,正如納粹德國之於猶太人。當猶太人得以如願立國,卻始終不肯與原先已經住在當地多年的巴勒斯坦人為鄰,反而興建高牆把他們隔離,建立無數屯墾區侵佔他們的土地,用盡一切方法使他們生活困苦,甚至經常以打擊哈馬斯為名殺戮平民。以色列為了自己的利益和自由,竟然忘記祖輩流落異地、喪失自由、痛失至親的苦楚,己所不欲卻施之於人,喪失了人最基本的「惻隱之心」。

今天以色列軍仍然向加沙地帶狂轟濫炸,聲稱行動只為了保護以色列人,並削弱哈馬斯的軍事勢力,但事實上以軍炮彈的目標是民居、醫院、發電廠,甚至是在空地上玩耍的兒童。近日以軍更發動地面攻勢,用化學武器和大殺傷力武器攻擊手無寸鐵的加沙市民,喪盡天良、毫不留情地殺人,而身在加沙的巴勒斯坦人卻無路可逃。如果這不是一場大屠殺,還算是什麼?

歷史的循環,不但沒有讓這些人學會教訓,反而讓自身的仇恨延伸,讓不幸的災難延續,這是絕不能容忍的。我們能做的,就是要讓更多人關心以巴戰爭的動向,將背後的真相告訴給身邊的人,廣傳以色列的暴行;並且杯葛以色列的貨品,以及間接地幫助以色列踐踏人權的公司;聲援被迫害的巴勒斯坦人,一同向以色列的高牆說「不」!

 

立即行動:

如果你不太知道他們為何大動干戈,不明白為何雙方至今都不肯停火,希望你能夠花六分鐘看一看以下這段短片,關心今日發生的人道災難,並且分享給身邊的人;

了解自2000年起超過九成被殺害的兒童都是巴勒斯坦人的事實

到國際組織AVAAZ聯署支持停止以巴衝突

杯葛的以色列產品和其它間接地幫助以色列踐踏人權的公司,部分名單

支援國際人道救援組織 如:世界宣明會WVI

支持香港的巴勒斯坦團體,並參與他們的行動。

延伸閱讀:
Israel using ‘poisonous gas’ in Gaza incursions

‘The smell of death was everywhere’

Gaza’s infrastructure on verge of collapse

Four children die in Israeli military strike on Gaza beach

Gaza under siege: naming the dead

Israel shells hospital in Gaza

Israel using flechette shells in Gaza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教育機會平等的挑戰——直資名校時代的來臨

P16 | 評論-林行止專欄/中港評論 | 教育眼 | By  葉建源香港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行政系講師  2001-09-25   聖保羅男女中學及屬下兩所小學宣布將申請轉為「直資一條龍」,如果一切順利,將於明年九月逐步轉制。計劃中,小學每年學費高達四萬八千元,中學更達六萬元。這是第一所申請轉為直資的津貼名校,估計還會有多所名校效法轉制。   「直資名校」的出現,將從根本上改變本港教育制度的面貌,很可能帶來巨大的社會分化,甚至影響長遠的階層流動與社會穩定。從這個意義上講,聖保羅轉直資的標誌性意義,甚或超乎教統會的各項改革措施之上。 機會均等的傳統   一直以來,機會均等(equal opportunity)是香港教育的重要傳統之一。在升中試時代,人人都有機會升讀名校,升讀大學,只要勤力、成績好便行。這個階段,我們可稱之為「績效主義」(meritocracy),進什麽學校看的是學生成績,而非出身背景,更不是付款能力。筆者很多出身貧窮家庭的同齡朋友,都是在實施免費普及教育之後,通過這樣的體制而晉身兩所老牌大學,教育制度也就成為了推動社會階層流動(social mobility)的有效途徑,而其中的篩選機制,也就締造了一群不一定出身富有的社會精英。   近十幾年的制度改革,打破了「績效主義」的傳統,其特點是就近入學、加強隨機,使小學到初中階段的學位分配過程中,學業成績因素的作用大大降低。我們或可稱之為「平均主義」(egalitarianism)。當然,在新制度內,居住地段的因素也可能會有所影響,而面試比重上升也對中產階層有利;不過,整體而言,這些因素是較為邊緣性的,而且政府也不斷宣揚學校應該「教好」學生而非教「好學生」。因此,新制度的取向雖與「績效主義」不同,其機會平等的精神仍是一貫的。 直資學校兼公校私校之利   「直接資助」(Direct Subsidies Scheme, DSS)學校則是一種非常特殊的體制,它介乎公營與私營之間,一方面,它由非牟利團體主辦,按收生人數獲取政府資助,情況類近於津貼學校;另一方面,它可以收取學費,又有收生自主權,毋須受制於統一派位制度,在制度上也毋須依足官津校的規定,又有私校的影子。換言之,直資學校既擁有津校的公帑資助,又擁有私校的自由權與額外資源,縱觀世界各地的教育體制,類似的制度非常罕見。   這種體制究竟屬於公

做過的夢,你都記得嗎?

圖片來源: Pakutaso 如果你很擅長記住做過的夢,那麼你的大腦可能有跟一般人不太一樣喔! 一篇發表在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期刊的研究 發現經常記住做過的夢代表腦中某些區域比一般人要來得活躍。 法國 Lyon 神經科學研究中心 的研究者們徵集 41 個人,掃描在這些人清醒與睡覺時大腦的活動情形。其中有 21 個人每週平均有 5 次一早起來記得做過的夢,研究者們把這群人稱為「高度夢境回想者」;而另外 20 個人平均每個月只有 2 次一早起來記得前晚做過什麼夢,這群人在此被定義為「低度夢境回想者」。 高度夢境回想者們不管在睡著還是清醒時,腦部的前額葉皮質內側(medial prefrontal cortex)與顳頂聯合區(temporoparietal junction)都比低度夢境回想者活躍,該部位是信息處理中心。 先前該研究團隊就發現高度夢境回想者,在整個睡眠期間,清醒狀態的週期是一般人的兩倍,而他們的腦子不管是在睡眠或是清醒時,對聲音的反應都比低度夢境回想者更為敏銳。 高度夢境回想者的腦部活動度增加或許是造成他們睡眠時容易醒過來的原因,藉此,改善他們回想夢境的能力。研究者提到,睡覺時的大腦並沒有辦法記住新的資訊,得醒過來才能記得起來。此外,高度夢境回想者可能也比低度回想者更容易做夢,因而有更多的夢可供記憶。 關於本文 文章來源: WebMD 文章標題: Do You Often Recall Dreams? Read This 文獻出處: Resting Brain Activity Varies with Dream Recall Frequency Between Subjects 整理編譯:Sidney

曾榮光:學生為本與教育商品化

特區教育政策的根本矛盾  04/07/00 明報 今年夏天香港教育界出現特區政府成立以來最熱烈的政策議論以至最激烈的爭拗。一方面是持續了十八個月的教育改革到達了具體方案的落實階段﹐教統會在五月八日公布了第三份《教育制度檢討》諮詢文件﹐並標榜「創造空間﹑追求卓越」﹐並計劃作為期三個月的諮詢﹐以期掀起教育界的熱烈討論。另一方面﹐教統局官員在四月八日則宣布﹐全港中小學英文科及普通科教師均須通過相關語文基準試﹔因而引發教師的強烈反對﹐六千人上街﹐演變成全港最大教師工會與特區政府的公開對抗。 教改與基準體現政策矛盾 以上兩個政策正好體現了特區政府過去三年在教育政策施政上的一個根本矛盾。其一是由教統會倡導的教育改革所強調的「學生為本」﹑「終身學習」﹑「永不放棄」﹑「創造空間」的一種人本(humanist)﹑均等(egalitarian)及進步(progressive)教育取向﹔其二是以經濟效益與工具理性為主導的一種「追求表現」(performativity)的教育取向。我們不妨循這兩個政策取向審視特區政府過往三年在教育政策上的施政﹐從而就不難理解今天特區政府在教育政策上所面臨困局之根源所在。 教育改革人本均等進步 首先﹐在一九九七年十月首份施政報告中﹐特首就宣布要進行學制檢討﹔其後教統會就在過去十八個月發表了三份諮詢文件﹐先後掀起了三次教育改革的議論。 其一﹐是環繞九九年一月《教育目標》的議論﹐引發起不少社會團體及人士對教育理想的祈盼﹐及對現制的批判﹐最後教統會總結出「樂於學習﹑善於溝通﹑勇於承擔﹑敢於創新」的四個教育目標。 其二﹐是環繞九九年九月《教育改革建議》的議論﹐教統會提出「終身學習﹑自強不息」的方向﹐「學生為本﹑永不放棄﹑講求質素﹑全方位學習﹑全社會動員」的五個改革原則﹔提出建構一個「終身學習的學制」﹐並建議:一﹑基礎教育大直路﹔二﹑高中教育一體化及普及化﹔及三﹑高等教育自由化。至此﹐學制改革的架構就續漸浮現﹐即對現行學制加以釋放﹑「鬆縛」﹐使未來特區公民可以在一個寬鬆﹑包容﹑以至均等的學制內盡展所長。 其三﹐就是二千年五月由《改革方案》所引發的議論﹐雖然由於種種原因﹐高中及高等教育改革方案仍然懸而未決﹐但就提出的基礎教育改革的方案及課程改革的理念而言﹐我們仍然可以見到很大程度的